阿汤哥,别扒飞机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85更新:2025-09-05 00:19:11

5月30日,《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下简称《碟中谍8》)在全球上映。作为端午档期唯一的好莱坞动作大片,该片承载着观众的较高期待。《碟中谍》系列自1995年首部问世以来已历经近30年,此次有消息称《碟中谍8》或将成为系列的终章。系列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与主角伊森·亨特的塑造高度重合,已成为"不可能任务"的标志性符号。片中诸多经典元素已演变为系列固定套路,而汤姆·克鲁斯坚持实拍的高强度动作戏码,则持续受到影迷推崇。值得注意的是,特工题材的黄金时代已逐渐落幕,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氛围已不复存在,冷战视角下的两极对立也不再是观影焦点。加之超级英雄电影的兴起,观众对"拯救全人类"的宏大叙事逐渐失去兴趣。《碟中谍8》近三小时的片长中,剧情安排明显向动作场面倾斜,这种取舍堪比为了一碟醋特地包了一整盘饺子。

《碟中谍8》官方海报 图/系列电影《碟中谍》系列官方微博 若观众不加以深思,便能轻易感受到其娱乐性。《碟中谍7:致命清算》(以下简称《碟中谍7》)于2023年7月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在暑期档票房以206.19亿收官,位列当期票房前三的有《
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然而《碟中谍7》的票房成绩却未跻身前十,甚至低于《巨齿鲨2:深渊》《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等同档影片。若将票房失利归因于东西方观众文化差异,那么从全球票房视角审视,《碟中谍7》亦未能实现预期收益,成为系列电影中首部出现亏损的作品,最终亏损约2500万美元。

《碟中谍8》作为系列电影的延续,其主创团队与前作保持一致,却难以在剧情层面实现突破。影片与《碟中谍7》存在紧密关联,但未提供足够铺垫,虽在影片开篇呈现大量系列经典场景,但对于未接触前作的观众而言,反派设定的逻辑与科学基础仍显模糊。即便在观影后,仍无法清晰解答这两项疑问。影片中反派AI的设定,本质上是对当下科技发展与舆论热点的简单呼应,其作为人工智能的属性被泛化,可指代外星生命、史前生物、下水道生物等一切非人存在,这种设定并未对剧情产生实质性影响。故而,建议观众以纯粹的感官体验欣赏该片,若忽略那些稍纵即逝的困惑,便能获得最佳观影效果。

系列电影的核心框架始终围绕"任务接洽、小队集结、面具切换、任务突变、极限完成"展开,这些元素构成了影片的基本叙事模式,而剧情填充物是否具有说服力或引发共鸣已不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飞机特技"与"高空跳跃"已逐渐成为系列电影的标志性场景。自1980年代末参演《壮志凌云》后,汤姆·克鲁斯便将飞机作为标志性道具,并在后续《碟中谍》系列中不断深化这一元素。具体而言,《碟中谍5》引入飞机操控作为核心玩法,《碟中谍6》新增直升机场景,《碟中谍7》则实现了飞机与火车的复合型高难度动作。

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6》中挑战高难度动作戏,影片中不仅展现了连续十余分钟的飞机扒窃戏码,更通过红机与黄机的交替动作,将"极限运动"的视觉震撼推向高潮。这种对特技场面的执着追求,成为系列电影一贯的标志性特征。《碟中谍》系列之所以能持续吸引观众,既得益于其作为IP的高知名度,也离不开稳定的制作水准。然而,系列发展始终与阿汤哥紧密相连,有观众指出其既是缔造者也是争议源。从1993年创立制片公司开始,阿汤哥便主导了《碟中谍》系列、《少数派报告》等多部作品,并亲自担任主演和制片人。凭借强劲的票房号召力,他曾在分成协议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出现过单部影片收益被其个人收入超越的特殊现象。

这种强势地位在《碟中谍3》票房表现不佳后遭遇转折,派拉蒙试图降低分成比例引发双方决裂。经过与经纪人的分手后,阿汤哥在《碟中谍4》前与派拉蒙达成和解,并引入天舞影业合作,才使系列得以延续。其对动作戏的自信始终高于对叙事的把控,这直接导致系列前五部频繁更换导演,包括邀请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第二部。尽管部分观众认可吴宇森独特的风格,但多数核心粉丝认为该片是系列中最差的一部。据说当时阿汤哥曾要求导演着重展现其"最帅的模样",结果导致影片充斥大量面部特写,被戏称为洗发水广告般的视觉呈现。

如今回望《碟中谍》系列,除了第一部凭借精妙剧情和细节设计令人难忘外,其余作品留给观众的更多是阿汤哥的"花式作死"时刻——从高空跳机、列车飞跃到潜水攀爬,每一次极限挑战都成为电影的高光片段。这种将特技表演置于叙事之上的创作取向,既塑造了系列独特的视觉风格,也引发了关于电影艺术平衡的讨论。

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5》中挑战极限的场景再次引发关注,这一幕由系列电影《碟中谍》官方微博公开发布。虽然该片剧情相对薄弱,但这一问题并非本作首次显现,而是自第一部广受好评后,《碟中谍》系列长期面临的创作困境。克里斯托夫·迈考利凭借讲故事的才能被选为第五部导演,然而其编剧功力显然存在不足,否则曾执导《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的保罗·施拉德也不会公开批评。

“《碟中谍》太无聊了,如果给予准确的指导,AI也能写出这样的剧本。”这番评价折射出拯救世界戏码的过时性。值得肯定的是,汤姆·克鲁斯虽已年过六旬,却依然保持出色状态,全情投入高强度动作戏,展现了其敬业精神。《碟中谍》系列历经多年发展,跨越多个电影工业周期,成为该IP中的典范之作。

然而真正制约系列发展的仍是特工题材。这一从冷战时期延续至今的类型,正在常规化叙事中逐渐失去吸引力。当《007》与《碟中谍》诞生于冷战时代,其核心恰恰满足了复杂国际局势下人们对真相的探索欲望。特工与团队、系统间的关系曾是此类电影的核心命题,角色常在个体、群体甚至全人类层面作出权衡,这反映了特工题材顺应时代思维的特征。但这些历史背景在当下已不再适用。

系列电影《碟中谍》的官方微博账号,正逐渐被充满科技感的超级英雄题材作品所取代。在漫威的诸多作品中,都能窥见特工题材电影的影子。超级英雄与特工虽形式各异,但都肩负着维护秩序与道德的使命,展现出超凡的行动力。相较依赖人力的特工角色,超级英雄更契合现代影工业的发展,能为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听体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工题材影片需另辟蹊径方能获得市场关注,如《王牌特工》系列便以反套路手法破局,在严肃的特工叙事中注入幽默元素,呈现出漫画般的风格。然而即便如此,当该系列回归一战背景时,叙事节奏与时代背景的契合度不足,导致剧情显得生硬,最终致使系列口碑下滑。在此背景下,《碟中谍》系列能延续至第八部已属不易,仍收获了阿汤哥粉丝的大力支持。第八部尾声中,小队成员在街头与伊森·亨特分别的场景,犹如向观众传递系列终章的讯息。当影院灯光亮起,再无返场彩蛋的出现,暗示着《碟中谍》或将正式落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