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瞿蛟做错三件事,让藏海加速复仇,被庄芦隐视为弃子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0更新:2025-09-05 00:59:32

在电视剧《藏海传》的剧情中,杨真身亡后,瞿蛟的结局同样令人唏嘘。实际上,当藏海首次踏入平津侯庄芦隐府第时,对瞿蛟的威胁尚属有限。若非犯下三错——将藏海视为必须根除的敌人、因私怨射杀杨真、执意主张处决藏海——他或许能避免过早陨落的命运。

庄芦隐的三大得力助手,皆视藏海为宿敌。瞿能以武艺见长,既是其贴身护卫,又兼任平津侯府军事统领,暗中执行清除异己的任务;杨真则负责文职,统领舍人府幕僚体系,并专门撰写颂扬庄芦隐及其家族功绩的奏章;褚怀明虽曾是钦天监监正蒯铎的下属,却因对风水之术理解浅薄,长期被边缘化。直至蒯铎遭灭门,褚怀明借机背叛旧主,才得以接掌钦天监大印,成为新任监正。

随着精通风水堪舆的藏海在皇陵机关中脱颖而出,成功破解太后安葬的难题后,得以进入舍人府。褚懷明率先陷入焦虑,担忧自己的位置被技艺高超的藏海取代。而杨真则心生戒备,害怕藏海重演当年的手段,在庄芦隱面前崭露头角后将自己彻底排挤。此时若瞿蛟选择置身事外,或许能暂时避开纷争,毕竟缺乏武功修为的藏海对他而言威胁最小,只要他不刻意针对,藏海也未必会急于出手。

瞿蛟平日与杨真、褚怀明多有交集,三方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盟,彼此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而藏海则凭借对皇帝心思的精准把握,不仅能够化解皇室难题,更赢得疑心重重的庄芦隐信任,其能力令人不安。当藏海提出太后安葬方案后,他主动为同行者请命,恳请庄芦隐妥善处理逝者,此举暴露了他与三人并非同一立场,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冲突。加之瞿蛟作为武将缺乏谋略,长期处于杀戮中形成惯性思维,认为宁可误伤也需斩草除根。因此,随着藏海逐渐崭露头角,瞿蛟与杨真、褚怀明同样将其视为潜在威胁。

第二件事涉及杨真之死。当杨真被庄芦隐强行推进皇陵以换取断龙石下降之际,他深知大限将至,心中积怨难平。杨真认为自己为庄芦隐付出了诸多代价,却遭对方因一己私欲而舍弃,遂欲列举其罪行。若放任杨真继续控诉,庄芦隐将面临政敌的反扑,因此瞿蛟果断采取行动,射杀杨真以平息事端。

此举虽然暂时阻止了杨真的发声,却也为瞿蛟自身以及庄芦隐埋下了隐患。朝中文官素来对庄芦隐心存不满,若查明杨真之死系其属下所为,定会力陈其罪,指控庄芦隐纵容属僚滥杀无辜。而瞿蛟若拒不交出罪人,更将难逃文官的追咎,酿成大祸。

第三件事件中,当藏海在众人面前借庄芦隐之手将杨真处决后,瞿蛟的内心必然是充满恐惧的。他们先是设下让藏海“自愿殉葬”的计谋,又在皇陵内布置机关却未能置藏海于死地,反而导致杨真被反杀,这充分印证了藏海的可怕。瞿蛟本就不愿放过藏海,此刻更急于结束他的性命,于是决定将庄芦隐送往侯府后门,意图借其之手完成对藏海的诛杀。

藏海的预判堪称精准,早在庄芦隐尚未下车之际,他便借着瞿蛟擅自处置杨真一事,察觉对方已失去分寸。当众人抵达后门,瞿蛟直言要动手,而庄芦隐却未提及对藏海的杀意,反被瞿蛟抢先替他做出决断。这令庄芦隐心中暗生不悦,更因他最终放弃对藏海的行动,却遭瞿蛟劝阻称“藏海此人野心太大,难以驾驭”,激得庄芦隐怒斥:“本侯无法掌控,还是你无力掌控?”

此时的瞿蛟在应对藏海之乱时,是否曾暗自忧虑言官即将发起的反击?太后安葬后,言官迅速呈递奏章,指控庄芦隐默许瞿蛟在皇陵行凶。由于瞿蛟的行动发生在众人目睹之下,想要掩盖真相无异于天方夜谭。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庄芦隐唯有将瞿蛟交由朝廷处置,以平息众怒。其长子庄之甫亦力劝父亲采纳此策。

起初庄芦隐对处置瞿蛟之事踌躇不决,但最终还是决意让他以暴病身亡的方式终结性命。作为武将出身的他深知,自己所拥有的权势皆源于武力,而当一个人的武力值达到顶峰、获得的荣誉铺天盖地时,极易滋生野心。瞿蛟在处置杨真一事上已显出分寸失控,尤其在灭藏海的行动中更是表现出过分的急切,这些行为无一不在昭示着其内心的躁动。既然留下这般隐患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不如让瞿蛟以一种体面却决绝的方式谢幕——既可平息言官们的议论,又能彰显自身的威严,更将可能的威胁彻底铲除。

尽管藏海终将对当年杀害亲妹及多位故人仇敌瞿蛟展开清算,但此人并非他首要处置的对象。若瞿蛟未曾参与杨真与褚怀明对藏海的陷害计划,又恰好在暗中操作时留有把柄,或许尚有机会苟延残喘。不过,这一切皆源于他作恶多端,若要归咎,只能怪他自己太过狠毒。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各位读者的关注,共同发掘蕴含深度的娱乐资讯!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