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国产剧诞生了一个高分剧——《无尽的尽头》,豆瓣评分8.3。一开始剧集的热度并不高,数据惨淡到主创也心灰意冷,但令人意外的是,五一假期这部剧实现了逆袭,哪怕是在点映后的数日内,剧集的站内热度仍稳定在25000左右。不仅如此,它还创造了一个2025国产剧截至目前的豆瓣最高分——台词的有力,女主的专业,对法律的普及等等,都是网友给出好评的理由。

在一个短剧热、情绪爽的时代,这部没有流量,也不是第一部讲述未成年题材的司法行业剧,为什么能实现播放逆袭,获得观众好评?在剧集收尾时,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和总制片人马科聊了聊整部剧创作的心理路程,而这一路程就像剧集本身一样饱含热血和“宿命”。

马科作为法律专业出身的创作者,在参与《无尽的尽头》之前,其所在影视公司始终专注于现实题材的原创内容生产。2021年,团队在偶然接触到"未成年人检察官"这一新兴职业后,敏锐捕捉到其特殊性与社会价值,由此确立了打造特种行业剧集的创作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当下社会屡见不鲜,但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作为独立机构,直至2019年才正式成立,此前仅以检察办或试点形式存在。对于该剧创作团队而言,记录这个诞生仅两年的部门发展历程实属首次。在深入采风过程中,他们发现检察官们仍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剧中呈现的诸多案件与制度革新正是这种渐进式发展的缩影。正是基于对司法进化的关注,团队选择通过故事展现新部门的成长轨迹,同时承担普法教育功能。制作过程中最耗时的环节在于,既要挖掘符合时代特征且具有差异性的案件样本,又要与检察官建立信任关系,获取其真实办案体验。为此,团队采取双线并进的策略:一方面系统梳理法制栏目积累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主动联系实务部门深入了解工作细节,力求通过人物故事传递司法温度。

“起初在和这些检察官聊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拘束的,毕竟有工作制度要求,她们的回答更像工作汇报。慢慢的,我们的编剧团队跟她们聊爱好,聊家常,聊喜欢的电影,我们会发现在检察官的身份之外,她们就像同学、像邻居、像老师,她们会慢慢的开始讲述她们的困惑,她们的无奈,还有她们的坚持”。《无尽的尽头》成片中,演员们说过的很多话,都是采风过程中,检察官们的原话,比如刘琳饰演的检察官郑雁来说的台词:“未检工作是个有开头,没尽头的工作”;比如任素汐饰演的检察官林之桃的台词:“未检工作没什么好宣传的,宣传出去全是遗憾。”在谈及项目的创作思路时,马科提到,“最早做这个项目,团队对主线故事是有预设的,我们的故事主线一定是围绕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成立去讲述,包括团队成员的加入、团队成员的成长,而案件选择一定是为主线故事服务的,这些案件的选择必须遵从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思考如何预防问题的方向去做选择。”《无尽的尽头》整部剧,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创作的。比如第一集“三少年霸凌”案件,抛出的问题就是:“朴素的老百姓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如何看?”“犯罪者为什么不能判死刑,什么时候可以判死刑?”“检察官在这里的职能是什么?”马科觉得,剧本需要有一个很直给的案件,把大家拉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只是没想到第一集的内容出来后,就激起了观众的讨论,很多人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不满,给出了剧集负面的评价。但在马科眼中,这恰恰证明了案件本身所呈现的内容,是大家真心实意关心的,“每一个案件都是我们抛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会选择大家都关心的,然后让观众快速有代入感。”抛出问题之后,是解决问题。这也是《无尽的尽头》最大的亮点,它并没有程式化地呈现案件本身的惨痛,而是将案件作为一个问题的开始,呈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庭审阶段,林之桃的庭审台词,对每一个未成年犯罪的定性,都是最好的证明。比如第二个案件“小偷家族”,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但案件的最终指向并不是如何把这些孩子定罪量刑,而是把“剥夺监护权”的解决方式提出来,“就像白恩宇(高伟光饰演)说的,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坏的根在这些父母上,我们要解决问题,要让司法进步,是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的。”马科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事情才会起到一个预防的效果。

“游湖杀子案”对应的是“强制报告制度”,“校园偷拍案”对应的是“法制进校园”,“舞蹈学校性侵案”对应的是“多部门联动,全方面保护”……每一个案件的选取,都对应着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发展和摸索。马科对刺猬公社强调,团队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未成年犯罪的题材,而是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发展史。它不是将目光对准未成年人,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法律层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预防问题。“我们不想单独地解决某一个案件的问题,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是罪案片的讲述方式。我们想讲的是通过案件,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司法人员起到了什么作用,不完善的地方如何一步步完善了,而这些所有故事的时间节点,在现实生活中,都与未检部门的发展时间节点,是契合的。”

在《无尽的尽头》中,涉及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情节呈现方式颇具特点。制作团队刻意采用隐晦手法处理相关场景,既有模糊化处理的镜头,也有聚焦施害者的视角。这种克制的叙事方式成为作品的第二大亮点,正如导演马科所言,旨在避免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消解观众对犯罪现场的窥探欲望。
项目初期,团队就明确拒绝将其定位为传统悬疑或犯罪剧种。"许多真实案件都令人感到悲凉绝望,我们做调研后决定不展现受害者或家属的伤疤。"马科强调,这种创作选择源于对未成年人特殊处境的考量。在调研过程中,检察官们普遍不愿公开未检部门的工作成果,认为"宣传出去都是遗憾"。
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其影响深远,不仅涉及当下的创伤,更关乎未来成长轨迹。制作团队始终将如何避免二次伤害作为创作核心,但在市场转化过程中面临两难。虽然商业化改编可能带来更大关注,但马科认为这会违背初心。
当团队坚持原作方向时,遭遇了强烈质疑。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成年人题材应更具商业性,甚至有导演建议将剧本改为以儿童犯罪为主线。更有前辈主张必须遵循商业类型片逻辑才能成功,但马科团队选择保持司法题材的严肃性。
值得关注的是,该团队将商业化改编视为第一大特点,即放大苦难元素。这种处理方式与创作初衷产生冲突,因为剧集始终避免直接对准受害者镜头,而是通过其他叙事手法传递核心信息。

比如剧本最后一个“舞蹈学校性侵案”,剧集中并没有一些刺痛撕扯的镜头,镜头只是模糊拉远,暗示观众门里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极其反感一些直白的东西。”剧集上线前,团队做了很多观影试映的活动,很多场都以女性观众为主,团队当时也很在意观众的反应,想了解剧中哪些东西是共情的,哪些东西是敏感的。敏感点的内容一定会被拿掉,争取剧集被观众看到的时候,避免让大家有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我们的全女编剧团队在这方面的贡献非常大,她们总在时刻的提醒着大家,一定要规避掉她们感同身受不好的地方,这也慢慢的让我们的后期团队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默契”。舞蹈学校性侵案中,团队会去考究老师的哪些舞蹈教学动作可能令观众看起来反感,哪些动作可以保留,只要让观众意识到施害者的恶即可,点到为止,绝不重点描述。“如果画面过于直给,就相当于把所有观众都变成偷窥狂、犯罪者,那不是把观众变成加害者了吗?镜头给到,让大家知道事情起因,讲述故事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也保护了观众。”拒绝无休无止地渲染施暴镜头,拒绝把观众当成“罪犯”,即便这样的创作和拍摄方式,可能无法带来一个好的播放效果。

把专业进行到底豆瓣评分没有出来前,团队都感到“后怕”。因为大家并没有按照常规的逻辑去做《无尽的尽头》。这就意味着,如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同行们总结的那样,“现在成功的点,就是我们失败的点。”尽管在上线前,所有人的共识是项目一定需要一些口碑发酵的时间,但没想到的是,首播两天里的数据比预想还低,团队所有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再强大的心理建设都忍不住有些“破防”。马科觉得这部剧可能也就这样了。但“游湖杀子案”之后,数据突然上涨。播出的第四天,团队看到豆瓣的评论数量、微博广场的留言数量越来越多,网友开始自发安利,几乎一夜之间,《无尽的尽头》在平台的数据,比前一天高出了三倍以上。整部剧的数据走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谷底突然上涨,然后像一条水平线一样,不受任何新剧上线的影响,每天的数据都稳定在25000。豆瓣评分上涨到8.3,对于马科来说,简直是超预期的存在,“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我们的预期由高到低,到更低,低到顺顺利利播完,想传达的东西被别人看见,哪怕只有一部分人看到,也算是一种胜利。”做项目之前,马科心里清楚,这种题材大众未必喜欢,再加上预算和体量撑不起来,团队奔着“质感”一做到底。演员方面也是如此,团队的预设是一定要找会演戏的人,任素汐、高伟光、刘琳都是很早就定下来的演员。大量的小演员也逐个试戏。“小演员接到的剧,一般是大剧主角的小时候,留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比较少,但《无尽的尽头》核心是这些小演员,演员招募放出去后,很多小演员都投了简历”。马科觉得这些小演员在现场就像是飙戏,一个试戏就能把工作人员看哭,“有一些小演员是没有演过戏但眼神不可替代,还有一些小演员其实都是老戏骨,简历特别好看。”

《无尽的尽头》的显著特点在于摒弃了传统的情感线叙事,转而聚焦于团队协作的力量。剧中女性角色林之桃以专业能力与智慧成为核心支柱,而男性角色白恩宇则突破了国产剧中男性角色常有的沉稳形象,展现出带有缺陷的复杂特质。编剧张洋认为,人物的不完美反而可能成为独特优势,这也是不刻意塑造情侣关系的创作理念来源。司法题材常被认为缺乏现实感,但编剧团队选择任素汐与高伟光作为主演,旨在通过演员的演绎让观众感受到检察官"是人不是官"的真实面貌——他们既有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也拥有追求理想的职业信念。海分形在塑造林之桃时强调,不应局限于"检察官妈妈或姐姐"的刻板印象,而是通过专业素养展现角色的立体感。剧中人物的塑造理念体现了对检察工作的深刻理解:新部门的主角需要具备开拓精神与执拗劲头,这种特质才能推动对沉睡法律条文的唤醒,使每个案件都能产生实质影响。

与常规剧本不同,《无尽的尽头》在文本中特别标注了不同数量的下划线。两道下划线的段落属于绝对禁改内容,演员必须精确演绎,因这些法律术语承载着核心叙事;一道下划线的部分允许艺术发挥,但需确保法律逻辑准确;未标注下划线的场景则完全交由演员自由创作。任素汐作为经验派演员,擅长在限定框架内融入生活化细节,如将"流放宁古塔"这类历史典故转化为即兴表演。历经2021至2025四年时间,忆光年团队始终专注此单一项目。豆瓣评分揭晓后,马科既欣慰于观众认可团队的法治传播实践,也坦言曾因担心口碑风险而忐忑。他特别强调,观众的评价远比商业回报更珍贵,这种社会价值的实现令团队感到满足。值得关注的是,《无尽的尽头》不会因播出效果而开发续集,马科认为其核心使命已通过普法教育和社会意义传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