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已破135亿!堪称梦幻开局的2025年总票房,能否恢复到2019年巅峰水平?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16更新:2025-09-08 09:48:55

截至2023年2月21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实时总票房已突破135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远超此前由《长津湖》保持的中国内地影史单片票房纪录(57.75亿元)。据猫眼专业版与灯塔专业版数据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或将突破150亿元人民币大关。

《哪吒2》已刷新纪录,成为自19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奇迹。该片凭借国内市场表现,有望跻身全球票房第八的行列,最终排名可能冲击第五;目前累计近2.82亿人次的观影数据(预计突破3亿)堪称行业罕见,其票房号召力或许仅逊于《少林寺》《喜盈门》等非市场化时代的低票价全民爆款。

在《哪吒2》的强劲带动下,2025年电影市场开年表现异常抢眼,前54天全国票房累计达220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票房(425.02亿元)的半数。这一开局堪称近年来最为亮眼的佳绩,不仅为市场注入复苏活力,更让观众对全年票房前景充满期待。相较2024年低迷的观影市场,今年的爆发式开局无疑成为行业最值得瞩目的转折点。

从票房增速来看,今年的表现显著超越了2018年和2019年总票房达到顶峰的时期。若将《哪吒2》等正在上映的影片计入其中,并考虑到未来仍有望收获约20亿元的票房增量,那么即便从明天起停止所有新片上映,当前影片的票房贡献已足以将全年总票房推高至240亿元左右。这一数字不仅超越了2018年前四个月的票房规模,甚至与2024年上半年的总票房相当。

若当前发展态势得以延续,今年总票房有望突破历史巅峰,达到900至1000亿规模。然而,市场普遍认为这仅是理想化的情景,《哪吒2》创下的票房奇迹难以复制,后续暑期档或国庆档恐难再现同等量级的超级爆款,行业更可能呈现回归理性热度的发展轨迹。

距今仅过去两个月,电影市场局势瞬息万变,实际表现往往超出预期的极端范畴。《哪吒2》的后续市场反响将如何?中国观众的观影热情是否已陷入阶段性透支,抑或正在酝酿持久的观影热潮?剩余影片的竞争力又将如何?这些关键变量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对全年票房走势的预判。若采用'中度悲观'视角,或许会认为暑期档后观众审美疲劳叠加疫情后市场基数收缩,导致新片面临票房承压;而'中度乐观'则可能指出国产动画迭代升级与院线复苏迹象,为行业注入持续动能。这两种立场的碰撞,或将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年度票房结局。

悲观预测指出,540亿元的年度票房成绩源于《哪吒2》在短期内引发的高热度,但这种爆发式表现未能持续提振市场,反而因观众热情透支、对商业电影质量要求提升、后续新片阵容乏力及整体消费环境低迷等因素,造成票房动能的快速衰减。相较于2024年触底反弹约三成的市场走势,该成绩虽已恢复至疫情后的相对高位,但仍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显示出行业仍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

该悲观预测背后的逻辑大多源于过去两至三年反复被提及的常见观点。以消费市场热度不足为基础,叠加影片数量短缺与观众对商业大片标准日益提升等多重因素,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去年多部商业大片的票房失利,以及暑期档、国庆档等重点档期整体表现低迷的现象。尽管今年有《哪吒2》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的优秀作品,但若暂且排除该片这一特例,从宏观环境到国产商业片的制作水准与演员阵容质量,目前尚未呈现与去年显著不同的态势。

暂且不提更远的未来,眼下已定档的新片阵容却显得捉襟见肘。从春节档后至五一档前的空窗期,仅有《美国队长4》与《我的世界》两部好莱坞进口片具备过亿票房的潜力——这既反映出业界对《哪吒2》的集体避让策略,也凸显出在冷热档期明显分化背景下,市场对冷档期的普遍信心缺失。若暑期档与国庆档的重磅作品接连遭遇票房滑铁卢,那么整个电影市场重演2024年暑期档骤然崩盘的剧情,或将变得难以避免。

关于《哪吒2》在市场低迷期能否成为票房黑马、占据大盘重要份额的预测,可参考近年来的市场案例。2020年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在10月上映后,次年仍持续上映半年,创纪录的票房达到404.3亿日元,远超2001年《千与千寻》的316.8亿日元。其观影人次达2900万,尽管日本2020年全年总观影人次为1.061亿,较2019年的1.949亿出现明显下滑,但由此可见,在市场低谷时期,一部超级爆款作品完全可能贡献整年近三成的观影量,这种现象并非天方夜谭。

《哪吒之魔童降世2》作为一部在国产动画领域堪称稀缺且优秀的作品,借助春节档期的消费热潮,结合广泛的社会情绪共鸣与话题传播效应,已形成超越电影本身价值的全民观影现象。影片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传统电影观众,其影响力更与《鬼灭之瘴之刃》在日本的受众拓展模式相似,甚至在传播广度与受众覆盖面方面更具优势。然而,这种短期热度与观众群体的扩张可能无法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增长动力,反而可能因观众审美标准的提升,导致对质量平庸影片的消费意愿下降,进而加剧行业垄断趋势——少数现象级作品持续瓜分市场主流份额,而整体票房格局未必能实现实质提升。

即便单看《哪吒2》的表现略显特殊,但今年前54天的实时票房已较去年同期(121.68亿)增长约100亿。而2023年春节档的余量票房约20亿,即使后续市场延续去年低迷状态,全年大盘亦将突破百亿门槛。考虑到部分原定去年上映的国产大片可能延后至今年,以及好莱坞引进片阵容相较去年更具竞争力,540亿的总票房或可视为对年度市场的理性悲观预估。

在乐观情境下,若《哪吒2》能复刻《阿凡达》《战狼2》等现象级作品的成功,其票房和观影人次的显著增长或将不可逆地扩大中国电影受众基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至少观影一次的人口仅5.03亿,而若以当前预测的3.1亿观影人次为基准,影片的破纪录表现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提振。加之国产片与进口片阵容相较去年更为强大(不会重现2023年暑期档后国产大片集体失利的格局),全年票房有望突破650亿,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

尽管《哪吒2》的多次观影群体在3.1亿总观影人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关于该片吸引新电影观众的具体数据尚未公布。从周边统计学分析及网络舆情观察来看,新增观众数量应具有显著规模,初步推测可能达到数千万级别。

尽管部分因《哪吒2》多年未进影院的新观众在年末可能仅体验一次观影,但仍有一部分人因此将'去影院观影'纳入日常习惯。这一变化直接推动年度总票房增长,成为市场扩容的重要标志。以《阿凡达》所在的2010年为例,全年总票房达101.72亿元,同比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近七成;而《战狼2》带动的2017年,票房规模突破558.52亿元,较2016年454.47亿元增幅超百亿。超级爆款通过扩大观影人群基础,显著提升了电影市场的整体体量。

从当前数据来看,《哪吒2》的观影参与度比例有望达到22%,这一数值已接近日本《鬼灭之刃》24%、北美《星球大战7》25%等文化强国的市场表现,仅逊于韩国《鸣梁海战》35%的高比例。然而需要注意到,单片票房冠军的高动员能力并不等同于整体市场饱和度的成熟,以150亿票房为预期的《哪吒2》为例,其第二名《长津湖》票房仅为57.75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民众的购买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但电影市场整体规模与人均经济指标并非呈绝对正相关,正如《哪吒2》所展现出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印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已超越普通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当前商业电影在内容质量与供给数量方面仍存在结构性短缺,这一问题更直接影响着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是制约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哪吒2》的热度彰显了中国观众对高质量国产商业片的迫切期待,也揭示了当前电影市场在满足观众需求和消费潜力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因此,未来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关键在于后续重大档期影片能否在保障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如期上映。

截至2025年,实时票房已超出2019年同期约90亿元。即便后续冷门档期可能带来一定压力,若暑期档能够达到2017年(163.57亿)的体量,而无需重现2023年暑期档(206.02亿)的盛况,便有望刷新年度票房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在乐观预估的背景下,2017年暑期档虽有《战狼2》加持,但当时仅有3部票房破10亿、7部破5亿的影片,这一成绩在当下看来仍具备可实现性。

2025年下半年的进口影片档期已逐渐清晰,好莱坞将凭借《阿凡达3:火与烬》作为主视觉焦点,辅以《疯狂动物城2》《侏罗纪世界4》及《超人》等重磅作品,整体阵容被视为自疫情以来最强势的一年。同时,《鬼灭之刃》《名侦探柯南》的新剧场版也将持续发力,加上韩国电影市场可能释放的优质影片,预计这些内容将有力推动进口片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回暖。

国产影片的排片安排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五一假期后已公布定档的仅有《时间之子》《731》《熊猫计划2》三部作品,其余待映的重磅新片尚未公布明确档期,甚至上映年份也存疑。目前市场情况显示,《志愿军3》或将在国庆档期亮相;而《酱园弄》《平原上的火焰》等项目因制作延误或重新打磨,预计有望在今夏与观众见面。

近期已发布贴片预告的影片如《东极岛》《刺杀小说家2》《无名之辈2》《水饺皇后》《长安的荔枝》《戏台》《英雄出少年》《蛮荒行记》《抓特务》《大鱼海棠2》均有望在不久后与观众见面;同时,港式动作片《怒火漫延》《风林火山》《守阙者》也备受期待。

《镖人》与《欢迎来到龙餐馆》这两部备受关注的头部作品有望现身2026年春节档,同时也存在今年上映的可能性;此外,诸如《得闲谨制》《克什米尔公主号》《人·鱼》《群星闪耀时》《用武之地》《X的故事》等影片,虽未公布具体信息,但其阵容配置和制作水准均属中坚力量,正积极筹备中。综上所述,今年待映的国产新片数量相当可观,尽管暂无绝对能确保成功的爆款电影,但凭借丰富的储备,仍有望在市场中催生黑马作品。

目前看来,单纯依靠这些影片名称预判票房表现仍显过早。我们更应寄望于上述新片能够如期定档,顺利与观众见面。在市场规模的基本盘得以夯实,且《哪吒2》显著提振了观影信心与市场期待的双重背景下,今年暑期档的表现或将避免去年多部影片撤退、市场动荡的局面;而国庆档也大概率不会重演《749局》这类票房落差巨大的失利案例。因此,这一650亿的票房预测,本质上仍属于‘中等乐观’的范畴。

若你仍认为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不妨回望春节档前夕,曾有观点断言《哪吒2》票房将突破70亿,如今看来不过是空谈;而去年8月20日之前,有人预判《黑神话:悟空》将在发售首年斩获千万销量,当时亦被质疑为过度乐观的言论(最终发售三天即达成千万销量)。由此可见,在优质作品持续输出的背景下,中国文娱市场展现出的消费力远超想象。期待年终总结时,能见证这份乐观的实现。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