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周杰伦演唱会”,被骗惨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31更新:2025-09-09 13:48:36

孟筑最初的投资金额为80万元,与周杰伦演唱会有关。在余某虚构的短周期、高利润演唱会投资项目下,这笔钱最终被骗走115万元。不仅掏空了多年积累的财富,还迫使他背负债务,其中60万元系向银行借贷。每月需偿还近3万元,债务压力下,他一度考虑变卖房产或车辆。9月19日,余某仍在电话中承诺一个月前承诺的约80万元收益即将到账,但电话挂断后,他便从共同好友处得知余某已被警方控制。

随着今年线下演出市场复苏,演唱会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这一趋势吸引了大量非专业投资者参与,却让不少人陷入余某精心设计的陷阱。据新京报9月26日报道,警方已对余某立案调查,初步统计显示被骗金额超过2000万元。但案件仍在持续发酵,更多受害者陆续浮出水面,涉案金额和人数仍在攀升。部分人仅被骗数千元,也有投资者损失逾百万元。

孟筑并非一开始就全额投入。第一次仅出资50万元,这是余某提供的最低投资门槛。当时他仍存有疑虑,未计划追加投资。然而,所谓"演唱会投资"实际是通过联系主办方购买门票并转售牟利,而非举办演唱会。在疫情前,余某已从事票务代理业务,能稳定获取门票资源。但7月初提出的合作投资模式,实则成为其诈骗手段的升级版。9月20日,孟筑从长沙赶赴贵阳报案,直到现场才确认自己遭遇骗局。

孟筑与余某的聊天记录显示,投资方只需提供资金,无需参与售票流程,即可获取利润的40%。这意味着,投资50万元可获得超过10万元的收益。在随后的通话中,余某表示门票由票代溢价销售,且其客户资源充足,确保售罄。孟筑提及,余某曾说明仅需预订几百张前排门票即可,且销售情况良好,尤其今年演出市场表现强劲。合同条款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权益:若演出无法举办,可退回本金;若销售导致亏损,投资方无需承担。为核实信息真实性,孟筑通过网络查询并咨询了业内同行,确认余某提及的周杰伦演唱会项目存在,并具备多轮抢票机制。他注意到余某的几位朋友在朋友圈销售的门票正是该项目,推测可能共同参与投资。三年前,孟筑曾与余某合作投资演唱会,尽管当时利润波动,但因要回本金曾产生分歧。然而,他仍认可那次投资的真实性。面对余某提出的特殊时期效益不佳等解释,孟筑表示理解。最终,他于7月10日前将50万元汇予余某,并在8月10日收到首笔回款,于8月18日前完成全部本金及利润的回收。尽管回款略有延迟,但高额回报消除了他的顾虑,促使他决定追加投资。余某承诺第二场投资为周杰伦天津演唱会的前排座位票,并保证售罄。基于对周杰伦演唱会火爆程度的认知,孟筑在80万元的合同中约定可获取65万元利润。

2023年9月7日,周杰伦嘉年华时间巡回演唱会(天津站)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在场外聚集的乐迷中,余某通过虚构演唱会投资项目,先后向孟筑索要80万元资金后,又以"投资缺口"为由要求其继续追加投入。孟筑虽已无力支付,但余某持续强调该项目具备"短周期、高收益"特性,最终说服其通过借贷方式累计注入115万元。在合同约定的9月15日回款日,孟筑未收到预期款项,对方则以马尔代夫旅游、银行卡冻结等借口推脱。此类拖延已非首次发生,但过往总能如期回收本金。直到4天后,孟筑通过共同友人得知余某已被警方带走,此时对方仍在电话中承诺回款。事后查看合同才发现,约定收益被错误标注为650万元,而孟筑在记者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一问题。他坦言当时过于信任对方,未仔细核查合同条款。

高回报承诺的诱惑力与余某营造的信任感,往往成为受害者堕入骗局的关键诱因。通过精心打造的可信形象和高收益话術,余某进一步强化了其投资项目的虚假外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受骗者多为与余某存在熟人关系的群体。以江帆为例,其妻子与余某曾是高中同窗,今年年初,余某以共同投资演唱会项目为由向江帆妻子提出合作意向。尽管在后续交流中已初步达成投资协议,但最终仍损失了460万元。这笔款项涵盖了包括亲友在内的10位投资者的资金。

余某与江帆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显示,熟人身份并非他们完全信任余某的唯一依据。江帆夫妇之所以陷入投资陷阱,与实际获得的回报密不可分。事发前,双方合作已超过30次,每次交易后他们都能如期收到本金及收益。这种持续的收益验证,使多数人由最初的犹豫转为信任,最终深陷其中。

江帆自称具备投资经验,对演唱会行业也有所了解。他表示:"我们投资并非把钱放那儿就不管,而是会持续跟进。"在确认该投资"相对靠谱"后,他们才决定入局。然而,事后他才意识到,这种"靠谱"建立在余某精心打造的完美表象之上。

每次投资时,江帆都会要求余某提交利润表,详细核算每张门票的原价、购票成本与销售价格。同时,他会通过业内人士进行交叉验证,确保收益数据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符。余某还主动提供主办方对话截图,展示其参与票务操作的过程,以及转账记录的佐证材料。这些看似严谨的流程,最终未能阻止他们踏入骗局。

余某通过提交与所谓“主办方”的聊天记录及转账凭证,展示了自己参与票务操作的流程。然而,她未曾料到,这些看似可信的证据实则真假混杂。事后,江帆联系了余某提供的转账截图中所提及的主办方。对方确认认识余某,并承认曾负责承办演出及音乐节,但明确表示从未发生过相关交易。经核实,余某提供的收款名为“主办方”的截图存在后期修饰痕迹,而收款人姓名与主办方不符的转账记录,可能系真实向他人转账的虚假凭证。例如,她向另一受害者的转账为真实记录,却声称这是主办方的交易。对方质疑姓名不对应,她则解释为公司财务人员的名义。

此外,余某会根据投资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利润承诺。例如,向孟筑展示的回报率为投资50万元可获利润30万元,而向江帆提供的回报率则为10%-20%。江帆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彼此熟悉程度的不同,对方“不敢跟我们说那么高”。但他也承认该利润率或许真实存在。余某的诈骗手段依托真实信息,通过添加虚假元素构建可信度,使江帆难以分辨真伪。这些资料“做的还是比较天衣无缝”。可观的利润诱使投资人逐步加大投入,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受害者都能获得预期回报。余某常以各种理由拖延回款,而事发前,没有人怀疑她会实施诈骗。所有人都相信投入的资金终将收回,只是暂时被搁置。

多位受害者均反映曾遭遇余某以多种借口拖延资金返还的情形。据另一位受害者周雪所述,这种无端产生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源于余某精心打造的个人形象。在她看来,余某多年来构建的"成功商界人士"人设,是骗局逐渐形成并扩大的关键环节。即便尚未获得任何收益且本金仍未追回,周雪仍持续向余某转账共计26万元。自2011年合作销售同款大健康产品起,周雪始终认为余某是一位"做大规模的生意人"。彼时余某常能创下优异销售业绩,后转行票务代理行业,又在社交平台塑造了"票务销售专家"的公众形象。频繁的门票销售和转账交易导致其银行卡屡次被冻结,而余某在朋友圈展示的账户余额则被受害者解读为"常年保持数千万规模"。

余某的朋友圈动态及转账记录由受访者提供。今年演唱会行业的回暖促使周雪萌生了涉足该领域的念头,她支付了3万元押金成为余某的票务代理,对方承诺只要完成20张门票销售即可退还押金。周雪不仅达成了目标,更成功售出200张票,但余某始终未履行退款承诺,其推诿借口与其它受害者的描述如出一辙。为查明真相,周雪通过余某身边亲近的友人打听情况,对方却安抚称余某为人可靠,只是存在拖延倾向。这一说法让周雪紧绷的神经稍有缓解,每当催债无果时,她都会自我暗示或许是余某资金周转困难。在暂且搁置追讨押金的同时,周雪继续依靠微商与票务业务维持生计。随后,余某提出投资周杰伦太原演唱会的计划,声称只需周雪负责售票,投资5万元便可在15天后获得2万元利润。面对高额回报的承诺,周雪向余某转账5万元,然而等待了15天后仍未收到应得收益。她再次联系余某朋友,对方拿着周雪提供的转账截图向余某询问。余某随即反将一军,指责周雪缺乏信任,甚至声称周雪的质疑伤害了她,并威胁若不再相信自己就终止合作。周雪陷入矛盾,开始怀疑是否过分计较,或是自身存在其它问题。

在周雪与余某的聊天记录曝光后,两人关系在不知情中悄然修复,但周雪始终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她只专注于追回初始投入的本金,未曾料到曾被视作可靠伙伴的余某竟涉及诈骗。随后,余某以投资为由多次与她联系,她均选择转账。直到9月17日,她最后一次将7万元本金转入对方账户,这成为她资产中唯一剩余的资金。

9月19日,周雪迎来28岁生日,却是在派出所度过的特殊日子。清晨得知余某涉嫌诈骗的消息时,她误以为对方是受害者,直到听到“她才是诈骗者”后才猛然惊醒。在朋友陪同下,她从遵义奔赴贵阳,抵达渔安派出所时已聚集十余名群众。令她意外的是,曾信任余某的挚友也出现在人群中,声称自己损失了500万元。周雪表示,这已是“对骗子最彻底的警示”。

对于余某为何选择诈骗,江帆认为其持续投入演唱会行业仍可能获得可观利润。尽管实际收益可能不如诈骗所得显眼,但长期深耕该领域积累的信任与资源仍具价值。当前票务市场运作,本质上依赖顾客对主办方的信任体系。从余某提供的林俊杰2023香港演唱会利润测算表可见,580元票价的票务操作可实现780元收益,前排座位利润更高。按100万元资金规模计算,预计可产生30-40万元利润。

南风窗记者就林俊杰2023年香港演唱会的利润测算情况采访了某票务平台从业人员,受访者表示相关数据基本符合行业运行规律。据其透露,近期演唱会门票价格屡次上调,已引发公众讨论。数据显示,自2023年初以来,音乐类线下演出的平均票价呈现起伏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在头部艺人的巡演中尤为明显。

2023年演出销售票房数据 / 图源:灯塔专业版

然而,余某并未实际履行投资承诺。部分贵阳受害者在尝试线上催收未果后,前往余某住所追讨债务,揭开了这一骗局。据他们透露,余某在清点欠款时,已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喧闹声中,其母亲报警处理。10月13日,南风窗记者联系了贵阳市云岩区分局渔安派出所余某诈骗案的负责人之一李警官,但对方表示个人不便接受采访,需通过分局沟通。后续记者致电云岩分局,对方表示仅为接警中心,随即挂断电话。江帆于10月9日完成笔录后,获悉已有40余名报案人被受理,但其所在的受害者微信群中成员数量已超过90人。

江帆在报案后收到的受案回执由受访者提供。多名受害者遭遇的骗局各具特点,部分人尝试向公安机关报案却遭遇驳回。在意大利生活的Molly以演唱会储值和微商产品投资为借口,损失共计9万余元。她委托律师协助报案,但律师透露警方认为该案件因诈骗性质特殊无法与其他案件合并处理,建议其咨询当地法律机构,而对方明确表示不受理跨境诈骗案件。与Molly类似,票务从业者张莉莉因替余某代售门票被诈骗,需承担门票及附加交通、住宿费用等约3万元赔偿。然而她的报案同样未获受理,坦言已放弃追回损失的可能,称"大额受害者太多,根本无法挽回"。部分受骗者仍寄希望于追回资金,但转账款项已通过多个渠道流向境外账户。张莉莉提到"我这种情况不至于每天以泪洗面,生活影响不大,但有些受害者真的陷入绝望"。周雪则选择以积极态度面对困境,表示"无论发生什么,生活总要继续,只能从头开始"。被骗走的26万元是其与丈夫多年积攒的全部积蓄,为避免丈夫情绪崩溃,她仅透露损失数万元。原本计划于春节后开设的餐饮店也因此搁浅,她曾经营过小生意但两年前已关闭,现决定彻底退出演唱会票务行业。尽管偶尔仍会发布购票信息,但她坦言"说实在的,不敢再涉足这个行业"。(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的受访者均为化名)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