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影转剧,也没有全「死」啦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60更新:2025-09-09 14:55:26

近年来,不少电影导演尝试进军电视剧领域,但并非所有转型都以失败告终。随着影视行业生态的多元化发展,部分导演在电视剧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叙事能力,成功开辟了新的职业路径。例如,张艺谋、冯小刚等知名导演通过电视剧作品延续了其在电影领域的创作高度,而像《甄嬛传》《琅琊榜》等爆款剧集也证明了导演转型电视剧的潜力。尽管存在制作周期、类型限制等挑战,但行业实践表明,导演在影视不同形态间的跨界探索已形成良性互动,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元的视听体验。

董润年、滕丛丛及申奥等导演的创作轨迹显示,从电影领域转向剧集制作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创作能力与艺术水准,更为后续电影作品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这种跨界尝试同时为中国剧集市场带来了创新突破,例如脱口秀风格职场喜剧、民族主题迷你剧、多线叙事悬疑剧等多元类型,均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创作视角。我们期待更多青年导演在拓展影视边界时,能够通过剧集创作获得全新启发,持续精进专业技能,以更丰富的叙事手法回应时代需求。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影转剧”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早有先例,如美国导演蒂姆·波顿在完成《剪刀手爱德华》《大鱼》等经典电影后,于2022年与Netflix合作推出悬疑犯罪剧《星期三》,其标志性的哥特式美学与奇幻叙事成功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最佳喜剧类剧集提名,印证了电影导演转型剧集创作的可行性与艺术价值。

大卫·芬奇作为导演,曾打造《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社交网络》等经典电影。2013年,他与Netflix合作推出政治惊悚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该剧被戏称为"白宫甄嬛传",并凭借其精湛的叙事与深刻的人性剖析,成为持续多年热度不减的佳作。

莱恩·约翰逊是一位知名导演,曾执导《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等影片。随后于2011年担任犯罪剧《绝命毒师第三季》的导演,该作品被英国《卫报》评选为21世纪100部最佳电视剧之一,位列第五名。

回看国内,电影导演“影转剧”的例子也有许多。冯小刚早年以电影导演身份活跃于影坛,代表作有《甲方乙方》《大腕》《不见不散》等,还开创性地提出“贺岁档”的概念。2021年,冯小刚首次执导都市群像剧《北辙南辕》,但播出后反响不佳,被指剧情虚浮无聊、人物塑造脱离现实、价值观受到质疑。2023年,冯小刚再度上马操刀悬疑剧《回响》,更是被人指责烂尾、味同嚼蜡。管虎导演曾执导《老炮儿》《斗牛》等多部知名电影。2017年,他执导冒险盗墓题材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评价褒贬不一,一些观众认为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有观众觉得改编失衡,情节拖沓,多处剧透,毫无好感。相比而言,国内功成名就的电影导演转战剧集,和外国导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侧面证明了“影转剧”难度不小。可即便如此,中国新生代的青年导演们还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四味毒叔曾多次就青年导演问题发表过相关看法,详情可见国内的创投到底发掘了哪些青年导演?以及为什么国内的新锐导演总是高开低走?曾几何时,电影被视为影视圈鄙视链最顶端的绝对存在。作为一名电影文艺工作者,不可能再去拍电视剧(网络时代叫作网剧或剧集),否则就是自降身段。但近年来,随着网络视听新业态的发展和成熟,在长视频内容领域,网剧剧集越来越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网剧也开始摆脱“粗制滥造”的标签,越发走向精品化。连张艺谋、王家卫、王小帅等业内大导演都纷纷下场加码,《雪迷宫》《繁花》《八角亭迷雾》等剧接连热播。

对于初入影视行业主流的青年导演群体而言,网剧不仅是拓展创作领域的关键实践,更成为其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由于网剧制作周期短、成本回收快,这种形式一度备受青睐。本文聚焦三位勇于尝试影视作品类型转换的青年导演——滕丛丛、董润年与申奥。其中,滕丛丛作为中国电影女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风格与创作理念备受关注。

滕丛丛在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期间便开始创作电影剧本《送我上青云》。该剧本于2014年入选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虽未斩获奖项,却意外获得制作人江志强和演员姚晨的关注。在达成合作意向后,滕丛丛对剧本进行了反复打磨,为塑造更具立体感的人物形象,前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素材积累。经过多次修改与精简,她更将个人生活体验融入创作,直至2017年3月完成最终版本。影片历经艰难的拍摄与后期制作过程,于2019年8月正式登陆国内院线。对于市场而言,影片中展现的独立进取、渴望爱情却始终单身的都市女性形象具有独特价值。该片通过黑色幽默的叙事手法,将文艺美学与商业喜剧元素结合,引发观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此片获得了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及编剧、女主角、女配角四项提名,并斩获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和导演提名。自此,这位曾被归为"无名之辈"的导演开始获得业界与大众的认可。在沉寂数年后担任《旺扎的雨靴》剪辑师,2024年5月,她以自编自导的身份推出民族题材剧《我的阿勒泰》,该作品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

相较《送我上青云》对都市现实主义的深刻剖析,《我的阿勒泰》则将叙事视角延伸至新疆广袤的牧区地带。影片通过李文秀与家人、邻里间的细腻互动,描绘了阿勒泰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与质朴的人文生态。在叙事手法上,作品呈现出更具生活气息的散文式结构,以日常细节勾勒出牧区生活的原真状态,同时融入维吾尔族传统习俗与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深度。

同时,相比于《送我上青云》更为紧凑、犀利,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我的阿勒泰》则更加柔缓亲和、舒缓自然,刻意祛除过多强烈的戏剧冲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温暖瞬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治愈平和的生活态度,值得观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过仔细来看,滕丛丛导演的女性主义视角是一以贯之的。不仅《送我上青云》里的女记者盛男和《我的阿勒泰》里的归乡少女李文秀均为女性,两部影视作品也都呈现出当代女性所面临的疾病、情感、欲望、家庭、自我认知、族群关系等方面的困境,特别是塑造了张凤侠这样一个洒脱豁达的坚韧女性形象,展现出边疆女性的生命张力。滕丛丛导演的新作《丹心恋人》于今年10月在2024年青年电影周(浙江)期间官宣,据目前路透消息,电影主要讲述了女儿在不丹意外去世,从未出过国的母亲前往不丹操持葬礼,在领取女儿骨灰回国的过程中探寻女儿去世的疑团,因此和当地文化冲撞发生的黑色喜剧故事。黑色幽默、女性主义,还是滕丛丛原来的味道。期待《丹心恋人》能够解锁女性情感的新视角。再来聊聊董润年。入行之初,董润年基本都在从事编剧工作,古装情景剧《清明酒家》、都市情感剧《伤城之恋》《爱情占线》《丑女无敌3》、电影《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老炮儿》《疯狂的外星人》等剧本均出自他的手中。丰富的社会阅历让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在导演首作《被光抓走的人》中展现出自己的导演才华。2023年,董润年自编自导了自己第二部电影《年会不能停!》。剧本历时五年开发打磨,期间还多次采访大厂的朋友,充分调研一线牛马打工人的真实境遇。

作为一部聚焦现实议题的喜剧作品,《年会不能停!》通过裁员、职场潜规则、权力斗争等场景的荒诞化呈现,以幽默方式解构当代职场生态,精准击中观众共鸣点。导演董润年采用"欲扬先抑"叙事策略,前期以打工人群体的生存困境为基底,后半段通过主人公群体性觉醒的戏码形成强烈反差,构建出极具张力的现实寓言。该片凭借12.92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内第112部破10亿的喜剧电影,豆瓣8.1分的评分也刷新了近年国产喜剧的口碑纪录。

影片的成功为国产喜剧开辟了新的创作维度,尤其在现实题材与喜剧形式的融合创新方面具有标杆意义。在商业价值与IP开发潜力的双重驱动下,《年会不能停!2》已进入筹备阶段。同时,董润年在创作间隙推出首部网剧《不讨好的勇气》,延续对职场生态的观察视角。

这部网剧讲述"大厂女孩"吴秀雅在体制化生存中逐渐迷失自我,通过与高中同学史野的重逢和脱口秀的接触,重新找回表达勇气的故事。人物关系设计简洁有力,史野与郑昊分别代表自由反叛与传统规训的两种价值观。作品采用复合叙事结构,将职场竞争、情感纠葛与心理成长议题与脱口秀表演形式有机融合,开创性地探讨了讨好型人格等当代青年心理现象,实现了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平衡。

剧中脱口秀舞台的植入尤为巧妙,通过光影变化与表演节奏的把控,完成影视与舞台艺术的跨界对话。表演者在台上迸发的犀利观点与金句,既强化了戏剧冲突,又深化了主题内涵,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聚焦女主角吴秀雅的蜕变历程,其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挣扎与成长被细致呈现,相较于《年会不能停!》更为舒缓的叙事节奏赋予了角色更深层的刻画空间。董润年导演在首部作品中勇于突破传统框架,为国产喜剧注入了全新的创作活力。而申奥作为新生代导演,与前辈们形成鲜明对比,其早年创作的剧情短片《河龙川岗》《潮逐浪》《我不勇敢》屡获殊荣,后经宁浩坏猴子影业发掘签约,开启了职业发展的新篇章。

申奥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受益人》便展现出其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刻把握与商业类型片的叙事偏好,这一创作方向延续了坏猴子影业一贯关注社会现实的传统。其后续作品《孤注一掷》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风格,影片基于数万起真实电诈案件,揭露了境外诈骗产业链的黑暗本质。在该片问世前三年,国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造成无数家庭破碎,申奥身边亲友亦曾遭遇此类悲剧,最终以极端方式结束生命。这些现实伤痛成为其创作的直接动因,使影片兼具社会批判功能与反诈宣传意义。作品通过勾勒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与受害者的惨烈经历,揭示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脆弱与扭曲,展现出强烈现实警示价值。影片采用线性叙事结构,以时间脉络推进剧情,通过严密的因果链构建紧凑叙事,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

《新生》通过层层递进的剧情反转与悬念设置,引领观众在解谜过程中逐步揭开真相,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与烧脑的逻辑推理过程。影片更以深刻剖析人性的暗面与欲望的驱动力,揭示人际关系中潜藏的复杂纠葛,进而激发观众对道德底线、法律边界以及人性本质的深层思考。

相较于更具商业宣传属性的《孤注一掷》《新生》,后者在艺术表达层面展现出更深层的探索价值。然而深入观察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延续了申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同时深化了对人性复杂性的剖析。正如滕丛丛所言:"导演这个职业普遍具有晚熟特性,三十多岁能完成首部长片创作已属难得。"三位青年导演在相近年龄阶段开启首部剧集创作,其从电影领域转向长篇叙事的历程,揭示了哪些创作启示?电影创作需在有限时长内集中呈现故事脉络,而剧集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这种差异使得剧集创作更像长篇小说的架构,与电影的中短篇创作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以《不讨好的勇气》中吴秀雅的成长轨迹、《我的阿勒泰》对当地生活的细腻刻画、《新生》的多线叙事结构为例,可见篇幅扩展为故事层次的丰富性带来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创作者也需面临结构把控与情绪节奏的更大挑战。正因剧集具备更长的篇幅优势,导演们得以根据叙事需求灵活调整节奏变化,在创作自由度上获得突破。这种形式特征也为角色塑造提供了更充分的延展空间,使青年导演能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多维性。《不讨好的勇气》中吴秀雅由怯懦到突破的蜕变、《我的阿勒泰》里李文秀的勇敢成长、《新生》中费可的迷雾人生,均体现了这种创作可能性。

群像戏因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角色间的互动与冲突能够呈现超越主角的多元社会图景与复杂人性。例如在《我的阿勒泰》中,勤劳坚韧且乐观的托肯虽为配角,却以独特魅力诠释了人物的光彩熠熠。

随着作品篇幅的增加,制作周期将随之延长,这直接体现在预算分配策略的调整上。在拍摄过程中,场景搭建、演员调度、部门协作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将面临更高复杂度,青年导演需在有限的资金框架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制片方的统筹协调下,平衡艺术创作追求与拍摄进度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导演转型拍摄剧集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个人美学理念融入创作,例如王家卫执导的《繁花》便自然呈现出独特的港式与海派文化交融的影像风格,其画面质感令人沉浸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剧集所孕育的弹幕文化是中国电影生态尚未具备的特质。这种即时互动形式不仅让创作者能更直接地捕捉观众反应,更为导演们提供了洞察市场真实需求的窗口。董润年、滕丛丛、申奥等导演通过跨类型创作,既锤炼了叙事技巧与艺术表达,又为后续电影作品注入了新活力。他们在剧集领域开创的脱口秀式职场喜剧、民族主题微型剧、多线并行悬疑剧等创新形式,正在拓展中国影视创作的边界。这种双向奔赴的创作实践印证了:当更多青年导演突破类型壁垒探索剧集创作时,中国电影的未来便有了更多可能。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