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口,就是华语乐坛的摸底考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5更新:2025-09-09 16:13:16

备受瞩目的《我们的歌》第五季昨日正式开播。在已公布的A组阵容中,大张伟的回归引发热议。尽管他在内娱综艺的频繁出现已成常态,但连续三季现身同一档音乐综艺仍属罕见。谈及坚持参与的原因,大张伟坦言这是属于他的游乐园。

图片

上一季节目中,大张伟曾以玩笑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歌》的喜爱——其他节目对我而言是宽容,而这个节目则是纵容,区别在于后者真正懂得如何“宠”歌手。确实,作为观众,我们早已见证了无数音乐综艺节目,对于歌曲的重新演绎,大多是音色转换的翻唱,而少有令人惊艳的改编。然而,这档被歌手视为音乐游乐园的节目,却“宠”出了诸多经典金曲,堪称首屈一指。作为音乐类原创综艺的第五季,它依旧能打动人心,其保持新鲜感的秘诀究竟何在?首先,一个出色的舞台需要自由度与创造力的兼备。《我们的歌》最大的吸引力,正是它敢于放手让歌手“玩”音乐。延续往季的跨代合唱模式,节目组在这一季再次“搞事情”,推出了直通舞台的“电话抢人”新玩法,在原本的盲盒配对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可能性。谁料这一创新规则竟能被玩出笑料,甚至引发乌龙事件——庾澄庆刚完成表演,还未弄清规则的“迷弟”光良便急切抢占热线寻求合作,却因歌手仅允许跨代合作(两人同为前辈)而闹出令人捧腹的一幕:光良懵圈,哈林无奈,观众则笑倒一片。

图片

突破传统框架,该节目更将优质音乐创作视为一场创意实验。以经典金曲为基底,歌手们通过创意改编赋予作品全新生命力。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创作理念,使其成为众多音乐人争相参与的舞台,特别是那些热衷探索多元音乐风格的创作者。以"音乐顽童"庾澄庆为例,这位台湾乐坛传奇人物堪称全能型音乐才子。他不仅是集词曲创作、编曲设计、音乐制作、演唱表演、乐器演奏于一身的六边形唱将,更在80年代的流行民歌时期率先打破音乐边界,将欧美流行元素融入华语乐坛,开创了华语Rap的先河。其早期作品既包含极具先锋性的复杂编曲,又展现出细腻动人的情歌演绎。当同期音乐人仍恪守传统制作模式时,他却大胆创新,通过变声器打造"宝宝音"人设,推出现象级专辑《哈宝宝来了》,展现出颠覆性的艺术魄力。

图片

果然名不虚传,哈林在综艺节目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艺。早年在综艺《超级星期天》的“哈林夜总会”环节中,他便通过改编经典作品,充分体现了其灵活多变的创作能力。

图片

哈林在《歌手盲配》首期节目中,依旧保持着音乐顽童的特质。他大胆尝试了平日较少涉足的风格,与符龙飞携手演绎经典歌曲《悟空》。

图片

这首将戏曲元素融入歌曲的演绎实则极具挑战性,连经验丰富的哈林也坦言难度非同一般。然而两人的合作依旧带来令人惊艳的化学反应——哈林沙哑低沉的嗓音自然流淌出老生特有的沧桑质感,高音部分则展现出浑厚而富有张力的表现力。而符龙飞那浑厚温润、声韵清脆的小生腔调,与之相得益彰。尽管未曾进行正式彩排,两人声音的契合度却令人惊叹。《我们的歌》2775中,哈林的尝试聚焦于风格创新,而大张伟则更注重舞台表现力的极致发挥。对于熟悉节目的观众而言,大张伟的改编方式早已成为一种可预见的惊喜。其作品既独特又令人期待,从热血摇滚版的《忽然之间》到京韵大鼓相声版的《梦醒时分》,再到融合20种曲风的《我的果汁分你一半》,每一次改编都在突破常规,以大胆创意赢得观众赞赏。

图片

平日张扬的“朋克伟”罕见地展现出细腻情感,与时代少年团马嘉祺共同演绎《Fly Me To The Moon》。慵懒中带着性感的嗓音与少年特有的清亮声线交织,为经典曲目注入了朦胧浪漫的现代美学。当两位男性歌手同台合作,竟让舞台化作流淌着温柔气泡的童话空间。《我们的歌》第1382期印证着,看似轻松的互动中,总能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意与突破。节目所呈现的不仅是音乐人的默契,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与自我突破的勇气。

图片

这类以情感表达见长的歌手并非无法展现外向的一面,而是将属于自己的内心游乐场珍藏于心。正如第一期节目中,光良在创作AI自画像时所描绘的场景——一位独坐月球的孤寂王子。他坦言,这种沉浸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静谧沉思,正是支撑其创作的常态与源泉。

图片

他们通常习惯独立专注地进行音乐创作,或通过声音的运用与对歌词的深刻诠释,精准传递音乐中的情感与情怀。时光流转间,这种独特的声线魅力始终能引发听众的共鸣。此次光良与陈卓璇、徐子未联袂演绎《流沙》,三人的温暖嗓音形成独特共鸣。陈卓璇的清透声线与徐子未的醇厚质感相互映衬,和声配合浑然天成。而光良那经年累月沉淀的清澈少年音,每当响起便如时光倒流,将人带回记忆中的某个炎热夏日。在《我们的歌》1060节目中,这位内敛的理工男曾以温柔忧郁的声线诠释少年心事,而另一位表面幽默的喜剧人黄丽玲A-Lin,则凭借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成人悲伤的抒情载体。童年时期聆听《给我一个理由忘记》《失恋无罪》时,或许尚难体会歌词的深意,但在她情感充沛的演唱中,仍能感受到一种酣畅的情绪释放。

图片

与光良同台竞技的A-Lin和曾比特,同样以各自的优势为《记得》注入了全新生命力。A-Lin延续了擅长用饱满情绪诠释歌词内涵的特质,其醇厚音色中蕴含的叙事张力与技巧性的转音处理,精准演绎了情感由浓转淡的复杂心境。而曾比特厚实的嗓音配合张弛有度的声线控制,则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松弛气质。当两种迥异却和谐的声线交织,歌曲呈现出哀而不伤的深刻力量感。

在《我们的歌2983》中,光良感慨道:'出道二十多年仍能发现新鲜音乐可能性'。这种跨代歌手的合作并非简单的音乐传承,而是风格间的深度对话与相互启发。因此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些个性鲜明的音乐人,他们既能从容展现自身音乐底蕴,也能在舞台中突破常规,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正如上一季周传雄演绎《斗罗大陆》时,温柔情歌教父意外展现热血摇滚质感,与张淇、萧敬腾的碰撞既契合又惊艳。这印证了音乐舞台的特殊价值——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示场,更是激发创作潜能的试验田。

图片

在跨代际协作的创新框架下,音乐人与经典作品之间激荡出跨越时空的对话。无论是对自我风格的突破还是对传统形式的重构,这种创作姿态都令人充满期待。为何经典金曲的新演绎总能令我们耳目一新?究其根本,这并非源于对过往的追忆,而是当代人通过重塑经典来获得的精神慰藉。在不断的重读与再发现中,用新颖的诠释方式为经典注入生机,让熟悉的旋律焕发出全新的情感张力。正如第五季所传递的核心理念"一路为伍,向生绽放",不同时代的音乐始终在彼此交汇中延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时代印记。但正是这种跨时空的对话可能,让我们能以当代视角解读经典,在保留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创造出属于当下的共鸣体验。因此,尽管节目以经典金曲的再创作为核心,却并非在回望历史,而是在探索未来。如果说前几季更着重于挖掘音乐的怀旧价值,那么这季则将目光投向现实,关注生活本身的温度、生命的质感与创造的可能。从选曲策略可见一斑,《Fly Me To The Moon》作为首登月球的曲目,其太空感的旋律在此舞台上获得了独特的诠释,展现出一种超越地球引力的精神自由。

图片

大张伟一直钟爱的《在路上》背后,藏着一段关于音乐初心的动人故事。这首作品源自他的伯乐——麦田守望者乐队,此次深情演绎经典,不仅是为了表达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更是试图回归最初热爱音乐的纯粹初心。他希望通过这首歌传递出"虽失去理想却仍有希望"的力量,将那些被音乐触动的珍贵回忆献给舞台,同时献给此刻的自己。

图片图片

昔日的大张伟常被比作塞林格笔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叛逆的霍尔顿,带着对世界的困惑与挣扎。而今,他的音乐逐渐褪去少年时期的激烈情绪,转为成熟后的从容与自由。这种转变让人联想到他15、16岁时创作的《静止》《破灭》《花》,那些充满青春苦闷的歌词依然令人心有戚戚,但演唱方式已从直白的反叛转向更细腻的表达。在《我们的歌》舞台上,陈卓璇清亮纯净的声线与他真挚的情感共鸣,让音乐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季节目见证了诸多金曲的诞生,也记录了歌手们在时光中的蜕变——看似熟悉的面孔背后,是不断更新的音乐态度与人生感悟。而尚未找到搭档的符龙飞,在曾比特的表演中似乎找到了理想的合作契机,主动牵线促成其与哈林的组合。

图片

在第一期节目中,徐子未带着遗憾退场,其他歌手纷纷送上温暖鼓励。而留下的选手,依然有机会在专属solo舞台上展现个人魅力。

图片

舞台上,歌手们彼此欣赏,不计得失,只专注音乐本身。此刻,我终于理解了大张伟与这档节目之间那份深层的默契。他曾坦言——世界充满令人困扰的琐事,如同繁星密布,而音乐恰似太阳,其光辉足以驱散所有阴霾。他渴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那束温暖的阳光,尽管它偶尔显得过于耀眼,甚至略带锋芒。若其他舞台只是展现他的璀璨,那么这场音乐盛宴,便是在接纳他的独特光芒,同时守护着他因锋芒而可能动摇的自信。节目用理解与包容,为他提供了忠于自我创作的勇气,让那些难以被世俗接受的奇思妙想得以绽放。

图片

《我们的歌》不仅为歌手提供了舞台,更成为连接音乐人与观众的情感桥梁,构筑起一座专属于成年人的心灵栖息地。它打破年龄与身份的壁垒,以旋律为纽带,让倾听者能在歌声中分享故事、释放情绪,甚至于音乐中探寻人生真谛。在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封闭现象下,每个人都亟需这样一个被音乐元素浸润的空间,得以适度放任自我,给予自己温柔的抚慰。无论是尽情释放、疗愈心灵,还是单纯感知当下的情感波动,这档节目都像一剂良药,助人从现实的桎梏中跳脱出来,重获前行的勇气。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