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观众为什么对好莱坞电影如此冷淡?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96更新:2025-09-09 17:32:17

2024时光年度大赏以"回望"为起点。回顾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在生产端与消费端都呈现出新的态势: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在经历着行业格局的转变。曾经依赖大IP效应的影片和稳定的票房黑马,如今似乎难以延续往日辉煌,而本土力量正加速成长。对比往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强势表现——如《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42.5亿元)等迪士尼漫威作品曾屡创票房纪录,《速度与激情8》(26.7亿元)系列更是一票难求——今年观众似乎对这类影片兴趣减弱,好莱坞与中国市场的默契期正在逐渐结束。

截至发稿时,2024年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仅有一部好莱坞影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以9.56亿元票房位列其中,尚未突破10亿元大关。相比之下,迪士尼漫威《死侍与金刚狼》、环球《神偷奶爸4》、华纳《沙丘2》等作品票房均未突破5亿元,而《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小丑2:双重妄想》《绝地战警:生死与共》等影片甚至未能达到1亿元票房门槛。这种与往日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市场表现,似乎折射出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逐渐式微。随着本土电影产业的持续升温,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占比正不断缩减。据外媒《综艺》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影片总票房中,好莱坞作品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2%,较此前三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好莱坞式微的深层讨论:究竟是其自身策略调整导致的市场失势,还是国产影片的强势崛起正在重塑观众偏好?

好莱坞对IP的过度开发主要体现在超级英雄题材的泛滥,其中漫威电影宇宙(MCU)最具代表性。自2008年《钢铁侠》首开先河,至2019年《复仇者联盟4》达到巅峰,MCU系列已持续推出十余载、二十余部作品。面对这一现象,华纳兄弟与索尼影业纷纷跟进,推动更多超英电影进入市场。2020年MCU第三阶段收官后,迪士尼采取新战略:通过电影与电视剧同步开发,既为流媒体平台Disney 输送内容,又试图拓展IP的多样性。然而,该策略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稀释了单一IP的辨识度,更引发了业界对好莱坞创作活力的担忧。

近年来,尽管《黑寡妇》《洛基》《旺达幻视》等作品评价尚属中肯,但《尚气》《猎鹰与冬兵》《永恒族》等后续作品却逐渐失去了观众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影视作品中,竟无一部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映或上线。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中国观众与好莱坞大片之间日益加深的疏离感。当‘网盘见’的观看方式成为主流,缺乏新意的剧情、程式化的特效,以及好莱坞热衷却与中国市场兴趣相悖的‘政治表达’(尤其在种族多元化议题上的呈现),正悄然改变着观众的观影习惯。而不仅仅是漫威宇宙,从《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到《碟中谍》、DC系列乃至巨石强森主演的影片,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在密集的视觉轰炸与动作场面堆叠之下,影片却呈现出令人乏味的剧情模板——无论是范·迪塞尔驾驭赛车的惯常套路,还是阿汤哥热衷极限运动的固定桥段,亦或是强森不断挑战自我、重复既定角色的表演方式,都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当故事走向毫无悬念,角色塑造沦为流水线产物,票房的持续低迷便成为必然。

疫情期间好莱坞编剧罢工对影视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作为电影叙事的核心创作者,编剧群体的停滞直接导致新作品在创意层面遭遇瓶颈,呈现出情节陈旧、叙事空洞的困境。行业普遍陷入过度依赖既有IP或沿袭旧有叙事框架的怪圈,既无法为观众带来新鲜感,也难以触动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更严峻的是,好莱坞正面临人才断代危机,曾经令中国影迷深受喜爱的阿汤哥、小李子、皮特等老一辈演员虽仍活跃,但其市场影响力已难以匹配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新一代演员的崛起尚未形成足以支撑行业发展的力量。

当下的好莱坞新生代演员群体中,真正具备市场号召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明星寥寥无几。"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与罗伯特·帕丁森作为代表,凭借扎实的演技和亲和力获得华人观众认可,但前者两部《沙丘》系列仅收获2至3亿人民币票房,后者则依赖诺兰执导的《信条》获得4亿 票房,独立作品《新蝙蝠侠》表现平平。"荷兰弟"汤姆·霍兰德虽拥有更高知名度,但摘下蜘蛛侠人设后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其他如埃兹拉·米勒已淡出主流视线,保罗·麦斯卡与格伦·鲍 Powell尚未展现足够魅力,赞达亚、弗洛伦斯·皮尤、瑞秋·泽格勒等演员的审美契合度也难以与十年前的德普、斯嘉丽·约翰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传奇影星相提并论。中国观众的审美疲劳已悄然形成,而国产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则愈发亮眼。

随着年轻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审美逐渐转向理性,国产影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3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达549亿元,基本回归2017年水准,其中国产电影贡献率达83.77%。进入2024年,截至昨日票房已突破400亿元,较去年同期推迟三个月,距离2019年的历史峰值仍有提升空间。观察年度票房排名前列的作品可以发现,中国观众更青睐具有时代共鸣的创作——贾玲突破自我形象的励志故事《热辣滚烫》、沈腾马丽打造的国民CP喜剧《抓娃娃》、国产科幻标杆《流浪地球2》以及承载家国情怀的历史题材新作《满江红》。这种观影取向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观众日益增强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更愿意通过银幕感受与自身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能触发深层情感共鸣的本土故事。

好莱坞所传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正与中国观众的文化认知产生疏离——以有色人种角色的多元化刻画为例,这种表现形式与普通中国观众的现实生活存在显著差距,尚未达到观众主动付费支持的阈值。文中提及的漫威、DC、《碟中谍》《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IP,以及皮特、德普、小李子、阿汤哥等国际影星,更多承载着80后与90后群体的集体记忆。随着00后逐渐步入成熟并成为电影消费主力,这批新生代观众展现出更强的本土文化认同。他们对长期宣传的"美式文化"缺乏特殊偏好,对上一代推崇的明星人物也不再认同,对延续多年的传统好莱坞IP更显冷淡。在社交媒体语境下,"好莱坞大片"已不再作为美国文化形象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枪战不断""选举闹剧"等负面标签。这种转变使得年轻观众对美国电影的兴趣自然减弱。相较之下,《封神》《流浪地球》等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或文学IP的影片,才能真正吸引新一代观众群体。这些国产IP在后续开发中将具备更强的市场优势。

近年来,观众的观影方式呈现出明显转变。受居家隔离期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视频网站进行线上观影,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获取娱乐内容。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前往电影院观影的需求逐渐减弱。正因如此,许多观众虽然仍保持着看电影的习惯,但电影院的观众数量始终未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某国内电影公司工作人员C先生对此表示惋惜:“许多电影观众并不频繁观影,大部分人可能一个季度只看一次,甚至一年仅观看一两部影片。”他指出,这类人群本身对电影院缺乏持续吸引力,疫情期间被其他平台分流,导致这部分观众流失,令人感到遗憾。

在中国,观众的娱乐消费呈现多维度发展趋势。除传统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应用的激烈竞争外,网络游戏、线上综艺及直播等新型娱乐形态持续涌现,有效分流了用户群体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下行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消费行为趋于理性——观影体验涉及票价、交通、停车及餐饮等多项支出,而居家参与直播游戏(非打赏模式)则可实现零成本娱乐。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约束下,观众需要在多元娱乐选项中做出权衡,电影产业正面临来自各领域的市场份额争夺。这种变化也波及好莱坞电影,其宣传策略与市场变化存在脱节。

在2024年春节档期,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在抖音平台的推广策略呈现出显著差异。时光网记者走访某国内电影宣传公司时获悉,好莱坞影片在宣传物料审核上采取高度严苛的政策,宣传团队无法直接使用完整影片进行剪辑传播,仅能通过总部提供的预告片及有限官方素材展开营销。据工作人员W女士透露,"预告片内容有限,反复循环的镜头难以展现电影的完整震撼感","即便申请使用某一帧剧照或特定剧情片段作为宣传素材,也几乎100%会被总部驳回"。这种严格的管控机制意味着,好莱坞影片在国内推广时,每张海报的任何细微修改都需经美国总部审批。相较之下,国产影片在营销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全片素材,"团队能够将完整影片剪辑成数百条短视频,每个细节都能被深度挖掘并投放至抖音平台"。这一差异成为好莱坞影片在抖音传播中的主要困境,"当抖音出现爆款内容或热榜话题时,对观众'想看'需求的直接拉动效果尤为显著"。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抖音平台上,一旦某条视频获得超过十万次点赞,其带来的流量效应不仅能吸引原有粉丝,更能为影片开拓新的观众群体。

2017年,在《正义联盟》全球宣传期间,DC漫画旗下的六大核心创作团队负责人集体访华,旨在深化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并推广这一备受期待的超级英雄大片。此次访问不仅展现了DC对中国观众的重视,也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2018年《复仇者联盟3》的主创团队包括导演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兄弟、编剧克里斯·埃文斯以及演员小罗伯特·唐尼等曾到访中国,参与电影宣传活动。同年《复仇者联盟4》的主创阵容则由导演罗素兄弟、编剧乔斯·韦登及主演马克·鲁法洛、克里斯·普瑞特等组成,他们也在2019年陆续到访中国,与观众互动并推广即将上映的续集。

2019年《X战警:黑凤凰》的全体主演亲临中国——但近年来好莱坞明星来华参与宣传的频率显著下降。过去每当好莱坞新片开启中国宣传期,便会引发粉丝的热烈追捧,例如《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期间,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汤姆·希德勒斯顿等主演均到场宣传;《X战警:黑凤凰》宣传期法鲨、詹妮弗·劳伦斯等主演也现身;《正义联盟》更曾有亨利·卡维尔、盖尔·加朵、雷·费舍等六大核心演员齐聚。然而这种粉丝狂欢的盛况已逐渐消逝。近几年重返中国的好莱坞巨星屈指可数,仅在2023年《海王2》有杰森·莫玛现身,2024年夏季则仅有《死侍与金刚狼》的休·杰克曼和瑞安·雷诺兹两位演员参与。尽管明星个人来华意愿未明显减弱,但美国电影公司总部在评估成本时,需承担包括所有工作人员的食宿交通等开销,以及巨星们头等舱或私人飞机、五星级酒店套房的高昂费用。

去年年底,《海王2》导演温子仁与主演杰森·莫玛来华的高昂费用,是否能够撬动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表现?随着票房预期出现下滑,片方往往会缩减宣传预算——每一分投入都需精准定位。然而,当核心明星缺席,影片的宣传力度势必受到影响。据行业人士W女士爆料,自疫情以来,中国影视公司曾多次向美国总部申请包含艺人来华、线上互动等在内的宣传方案,但最终获得的回应大多令人失望。

相较于海外艺人,国内艺人在宣传配合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例如,在国产电影宣发阶段,演员通常会从开机第一天便参与录制各类后期可使用的宣传素材,包括“开机纪实”“片场花絮”等。这种“前期全面策划、后期快速剪辑”的模式,使得宣传物料的产出效率极高。而对于定档日期充满不确定性的好莱坞电影而言,想要完全复制这种国内成熟的宣传协作体系,显然存在较大难度。

某MCN机构创始人F先生曾专注于电影领域宣传,现已转向汽车行业推广。他向时光网记者透露,2020至2023年间,仅深耕电影类内容的头部KOL在业内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大量影视项目遭遇停拍、延期或中途搁浅,可能在近两年内都难以找到值得投入的优质资源。"若继续固守电影垂直领域,无异于自我淘汰,"不仅好莱坞影片,国内同期也缺乏值得宣传的优质作品。单纯依赖电影行业,确实难以维持生存。"好莱坞影片的宣传投入已明显缩水,这成为业内普遍共识。据F先生透露,某外片前作上映时"各方都会发布一些内容",而续集近两年上映时,却几乎看不到大V的宣传预算,"同一位演员主演的续集项目,疫情前的推广费用为100万元人民币,疫情后仅降至10万元。"他近期参与影视活动时发现,以往挤满媒体的两辆大巴,如今仅剩半辆,"电影宣传行业确实变得萧条了。"明年是否会出现转机?

据电影公司C先生分析,近年来内地引进海外影片的尺度已明显拓宽。诸如《异形:夺命舰》《角斗士2》这类以血腥场面著称的作品,曾在中国大银幕上难以想象其存在。这或许正是为何自去年起"国产电影保护月"概念逐渐淡化——好莱坞电影已无法构成对国产片的实质性威胁,如今的局面是"好莱坞畏惧国产片,而非国产片畏惧好莱坞"。那么当下哪些好莱坞影片仍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C先生指出《異形:奪命艦》便是典型代表,该片全球票房达3.5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了1.08亿美元(约合7.86亿元),占比近三成。"《異形》系列当年票房突破,很大程度源于观众对惊悚类型的猎奇心理。在中国市场,此类题材稀缺,观众的选择仅限于好莱坞电影。而电影院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是家庭观影或线上平台难以替代的。"

C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暑期影片的成功与一个意外的宣传策略密切相关——当时有家长投诉影片内容尺度过大,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这种争议反而成为了一种"下沉宣传"方式,促使四五线城市的观众蜂擁至影院寻求新鲜体验。尽管前文提及的编剧罢工事件对电影制作产生了一定滞后影响,但好莱坞今年整体作品质量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巅峰状态。由于影片数量相对有限,今年被称作好莱坞的"小年",不过随着罢工影响逐渐减弱,明年将有望迎来大片回归。同时,进口审查标准的放宽也令市场充满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会更好"。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低迷,房价持续走低,今年未必是行业最低谷,观众观影热情依然不足。对此F先生表示完全不抱希望。附录:明年可能引进的好莱坞大片 includ...

《美国队长4:勇敢新世界》(2.14)聚焦全球格局迎来剧变的背景,"猎鹰"安东尼·麦凯在片中接过了美国队长的振金盾牌,与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红浩克展开激烈对决。该片还引入了"炸鸡叔"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塑造的神秘反派角色,而"精灵公主"丽芙·泰勒则参与主演。

《白雪公主》(3.21)因争议言论引发广泛讨论,该片对经典童话进行改编却导致原作形象受损。尽管女主角在采访中公开批评原故事,且相关争议言论涉及不恰当内容,但作为影片主演的盖尔·加朵近期在宣传期几乎缺席。值得一提的是,角色名称设定也从"肤白胜雪"转变为"在暴风雪中幸免于难"。

《我的世界》(4.4)作为本片单中唯一的非续集作品,开创性地将全球现象级游戏改编为电影。故事讲述几位主角意外被卷入神秘传送门,从而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方块构筑世界,这个由玩家创造的虚拟空间成为核心叙事载体。

《雷霆特攻队》(5月2日上映)集结了二代黑寡妇叶琳娜、"冬兵"巴基·巴恩斯、红色守卫、幽灵等曾被定义为反派的角色,这些漫威宇宙中的特殊人物将组成政府特工小队执行秘密任务,堪称漫威版《自杀小队》的再现。

《碟中谍8:最终清算》(5月23日上映)被官方确认为系列最终章,阿汤哥饰演的伊桑·亨特将完成长达27年的特工生涯(自1996年首部《碟中谍》开始)。影片中他明知任务希望渺茫,仍以真挚情感恳求伊尔莎(丽贝卡·弗格森)的回归,延续了系列标志性的双线情感主线。

《驯龙高手》(6月13日上映)由原动画制作团队打造真人版,讲述小嗝嗝意外邂逅被诅咒的夜煞之子没牙仔,通过建立跨种族的深厚情谊,逐步化解维京人与龙族间的千年对立,共同探索和平共处之道。影片延续了原作的核心主题,却以更具冲击力的真人视觉呈现。

《梅根2.0》(6月27日)首度在中国内地公映,续集信息也已同步。这部作品中,《梅根》的女主角已从童年阶段成长为青少年,是否意味着她的形象将正式迈入成年世界?敬请期待后续发展。

《侏罗纪世界4》(7月2日)将再度开启恐龙主题的奇幻篇章,此次与"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共同探索的是一个全新的恐龙生态圈。故事设定在第三部上映5年后,地球环境已不再适合恐龙生存,仅存的恐龙群体被秘密安置于热带生物圈,它们体内蕴含着能够合成治愈人类疾病的珍贵物质。

《神奇四侠:第一步》(7月25日)则是漫威宇宙中时隔20年重启的第三版"神奇四侠"系列。根据漫展公布的剧情线索,本作将引入前作中登场的宇宙级反派"行星吞噬者"与"银影侠"。目前影片已进入拍摄收尾阶段,即将开启全新冒险。

《超人》(7.11)作为滚导上任后交出的首部作品,标志着DC宇宙的一次重要重启。影片原名为《超人:传承》,现已更名为简洁的《超人》,并于今年7月底完成拍摄。

《创:战神》(10.10)系列延续了经典科幻IP的血脉,从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到2010年《创:战纪》,间隔长达28年;而第三部则在15年后回归,被粉丝称为"有生之年"系列的复活之作,再度点燃赛博朋克的热潮。

《铁血战士:劣地》(11.7)在2022年《铁血战士:狩猎》成功奠定基础后,续作延续了原班导演团队,将网络电影改编为院线作品。该片以铁血战士为核心角色(海报设计颇具异形风格),在延续硬核科幻特质的同时,更注重情感层面的深度挖掘。

《惊天魔盗团3》(11月14日上映)——时隔九年重磅回归,杰西·艾森伯格、伍迪·哈里森、艾拉·菲舍尔、戴夫·弗兰科等原班人马再度集结,但遗憾未能看到周杰伦的身影。目前影片已顺利完成拍摄。

《魔法坏女巫2》(11月21日上映)——凭借第一部《魔法坏女巫》在海外斩获不俗票房,该片已被视为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有力竞争者。经历一年的中场休档,第二部的期待值是否更高值得期待。

《疯狂动物城2》(11月26日上映)——朱迪与尼克这对经典搭档将再度回归,与新加盟的蛇Gary(由关继威配音)共同开启新一轮冒险。时隔九年再度登场的续作,引发了广泛期待。

《阿凡达3:火与烬》定档12月19日,继《阿凡达2》历经13年打磨(2009-2022)后,第三部竟以仅3年间隔与观众见面,引发期待。该片将首次登场"灰烬族",这一纳美人分支以火山地域为栖息地,展现出激烈的战斗特质。新设定中,卓别林的外孙女奥娜·卓别林将担纲灰烬族领袖角色。在即将到来的电影阵容中,您最期待哪一部作品登上银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