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抱电影界的新人新作?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7更新:2025-09-09 19:04:20

聚焦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今日影评》特别推出《真论电影——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深度对话录》系列节目。本期以"如何拥抱新人新作"为第三问,延续前两期对创作命题与时代命题的探讨,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的成就与挑战。从本届金鸡奖的成果来看,青年导演群体已崛起为创作主力,中国电影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新生代创作者的注入。本期节目将围绕"焕新之问"展开,探寻电影产业持续创新的路径与可能。

监制王红卫在谈及新导演扶持时表示,尤其着眼于今年,他更看重项目的可行性。他希望今年参与厦门终极路演的科幻影片能更多地展现中低成本与多元化创作特色,这类影片与此前呈现的《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商业大片形成差异化定位。通过推出更多元的科幻内容,既能为年轻创作者提供实践机会,也能为电影市场注入新鲜活力,进而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演员兼监制姚晨指出,当前电影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观众审美与期待值持续攀升。这要求创作者必须突破封闭的创作模式,避免仅局限于自我表达的闭门造车。真正的关注当下,意味着需要深入洞察社会环境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理解他们的困惑、思考及实际需求。这种深度调研是创作者必须完成的必要功课,若缺乏对现实的敏锐观察,仅着眼于小众群体的视角,终将导致与主流观众的脱节。

面对新人新作在市场与艺术间的平衡难题,姚晨以监制身份推出的三部作品引发行业关注。其中《送我上青云》斩获2900万元票房,而另外两部作品的票房均未突破五百万。对此姚晨坦言:"市场对新晋导演和监制而言是场严峻考验,但当看到《生息之地》的成片时,会发现自己重新焕发生机。这种创作状态让人坚定信念——我们依然要坚持制作这样的电影,因为内心的热爱从未改变。"

霍猛导演的影片《生息之地》与金鸡创投有着密切关联,正是通过这个平台,姚晨得以邂逅该剧本。作品以一幅关于人与土地的史诗画卷展开,勾勒出世代在土地上扎根、对故土怀有深沉热爱的生命图景。这种扎根于土地的生存哲学与情感共鸣,让姚晨迅速产生共鸣,从而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这部电影的创作。

王红卫指出,导演在创作电影时应当首先厘清自身的创作初心。若作品以市场为导向,则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进行创作;而若项目承载着更深层的艺术使命,其核心价值则在于探索中国电影的可能性边界,拓展叙事类型,为后续创作者提供新的方向指引。

近年来,青年电影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金鸡电影创投为例,本届活动共收到1249部作品参赛,26个项目成功入围终轮路演。值得关注的是,自该创投计划启动以来的六年时间里,已累计有近40部作品实现成功孵化并完成制作。这些数据是否意味着青年创作者正身处充满机遇的时代?

在姚晨看来,当前时代为青年导演提供了更多展现才华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愈发显著。回顾过往,前辈导演们常提及当年争取拍摄机会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而如今的青年导演则可能绕过许多曾经的阻碍,更便捷地获得制片人与投资方的青睐。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创作机会日益丰富时,对导演专业能力的评判标准也随之提升,要求他们以更高质量的作品应对市场的严苛审视。

王红卫指出,新一代导演更应将精力聚焦于创作本身,而非过度抱怨所处环境。人们普遍怀念过去辉煌的创作时期,但当身处当下时,却总在幻想更理想的彼时。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机遇与挑战,当前的起点或许优于未来五年后的起点。因此,创作者需不断自我审视,追问自己的作品是否真正传达了真诚与由衷的情感,唯有坚持这种内在的自我要求,才能在创作道路上持续进步。

时代始终孕育着层出不穷的电影人才,中国电影行业亦不乏勇于探索的创新者与积极接纳前沿技术的力量。然而,如何切实为新生力量开辟成长通道,为创新作品搭建展示平台,已成为我们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