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游戏》上线,绑架版的色戒,但彭昱畅胡冰卿缺性张力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68更新:2025-09-09 19:16:55

11月22日,《绑架游戏》正式登陆各大正版视频平台。该片在10月的院线表现仅收获1615.7万元票房,由彭昱畅与胡冰卿联袂主演,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尽管被外界戏称为"绑架版色戒",但相较于原作中梁朝伟与汤唯塑造的极具张力的表演,两位新生代演员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度仍显不足。影片中缺失的尺度与隐晦的叙事手法,或许正是制约其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因素。

《绑架游戏》被视作一部带有隐喻色彩的“色戒”改编作品,其故事逻辑的核心仍围绕着“男性接近女性内心的方式”这一命题展开。李安执导的《色戒》上映之际,曾被广泛解读为“最狠”的,是围绕“通往女性灵魂的究竟是什么”这一命题展开的探讨。无需深究“那啥”所指为何,若非为阐明影片内核,笔者实无必要提及此类表述。在《绑架游戏》中,女主角与男主角策划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绑架行动,以向父亲索要钱财。当绑架计划得逞后,两人却选择分道扬镳。此时男主角陷入困惑,发现所谓的“人质”早已死亡。警方随即怀疑其为撕票凶手,而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场绑架实为女主角与父亲联手设下的陷阱,旨在诬陷男主角背负罪名。最终揭晓,死亡的“人质”并非女主角本人,而是其父试图掩盖的秘密。随后,男主角在女主角的协助下展开反击,成功将父亲送入监狱。

影片《绑架游戏》前半段展现女主角协助其父亲的情节,后半段则转向她与男主角的协作。这种情节转折的核心动因在于女主角对男主产生情感依赖,与东野圭吾原著的设定保持一致。中国版改编作品延续了这一叙事脉络,使故事成立的关键在于女主角为何最终选择效忠男主而非父亲。这种选择与《色戒》中汤唯饰演角色的抉择形成互文,二者均指向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因爱产生的精神认同与行为转变,本质上都是探讨爱情对传统伦理的突破与重构。

李安的《色戒》之所以获得高度评价,部分源于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与情欲元素的精准运用,而《绑架游戏》豆瓣评分较低则可能与其在叙事完整性与视觉呈现上的不足有关。这种现象或许印证了“一招鲜”的局限性——当一部作品依靠某种特质获得成功后,后续创作若未能突破,便容易陷入重复与乏味的循环。《色戒》中汤唯与梁朝伟的“性张力”在李安的镜头下极具感染力,而《绑架游戏》因受限于画面尺度,未能充分展现类似的视觉张力,导致部分观众体验上的落差。因此,对于某些依赖特定元素的电影而言,若缺乏更深层次的逻辑与情感支撑,仅靠表面的刺激便难以维持观众的长期兴趣,最终只能被视为娱乐性作品,而难言艺术价值。

将女性灵魂等同于肉体欲望是否真是一种合理路径?过去对《色戒》的某些评价方式,显然存在严重局限性,将女性简化为单一维度的存在。在当代女性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这种将性别议题物化为感官体验的表述,恐怕已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如今的女性群体更倾向于通过多元视角理解性别议题,针对那些将女性简化为符号的创作,也更可能持有批判态度。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