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没》:让历史真相“浮”出水面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8更新:2025-09-10 00:08:28

《里斯本丸沉没》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结构,将二战时期鲜为人知的"里斯本丸"事件以纪实风格呈现在观众面前。该片以幸存者回忆为线索,结合历史档案与实地考证,再现了1942年盟军潜艇击沉日本军舰时,船员与战俘群体在生死边缘的挣扎。导演巧妙运用水下镜头与蒙太奇手法,既展现战争的残酷性,又突出人性的光辉,让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在银幕上重新浮现,引发观众对战争责任与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近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截至当前,该片在豆瓣平台获得9.3分的高分评价,稳居2024年国产电影评分榜前列,票房收入突破4400万元大关,创下近五年国产纪录电影票房新高。这份优异成绩源于影片独特的叙事视角与深刻的思想内核——它不仅以鲜为人知的史实为载体,更通过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剖析传递出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深刻思考。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运送1800余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船行至东极岛海域时遭遇美军潜艇袭击,导致800多名战俘遇难,384人得救。这段尘封的历史在战后鲜有人知,甚至当事人家属也缺乏完整认知。2014年,导演方励在东极岛海域勘景时,偶然从当地渔民处了解到这一事件,由此萌生创作灵感。历时8年的制作周期中,他带领团队完成沉船定位、史料搜集与幸存者寻访,通过影像记录让历史真相重新浮现。

影片制作团队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国际媒体刊登寻人启事,成功联系到380多位英军战俘后人,其中约120位接受深入访谈。在世的三位亲历者丹尼斯·莫利、威廉·班尼菲尔德与林阿根均为百岁老人,而部分战俘后代已患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逐渐模糊。这种抢救性采访为影片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受访者们通过口述历史,既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创伤,也揭示了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英军战俘在日军暴行下仍相互扶持,船舱中传唱的《蒂珀雷里在远方》成为精神象征;中国渔民在暗中保护战俘、秘密转移幸存者的行为更凸显了跨越国界的善意。

影片采用动画技术重现沉船场景,通过沉浸式声画效果营造强烈的“在场感”。为弥补亲历者已逝的遗憾,创作团队侧重以在世的林阿根及东极岛居民的口述,勾勒当年渔民冒着日军炮火救助落水者的情景。尽管存在历史资料不足的遗憾,该片仍以纪实影像为载体,为战争题材纪录片树立了新标杆,彰显了纪实创作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寻。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