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反映心声 董润年:紧跟时代步伐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57更新:2025-09-10 04:16:56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文艺发展指明方向。十年间,中国电影人积极进取,持续推动影视创作创新。为深入落实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电影报道》特别推出十年“新”路系列访谈节目,本期聚焦导演、编剧董润年。作为转型成功的代表人物,董润年从编剧领域迈向导演岗位,先后创作了《被光抓走的人》《年会不能停!》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题材类型创新方面不断突破。他表示将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用影视作品展现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

在十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所在。这十年间,我国经济生活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现实世界中每天都在涌现无数动人的故事。董润年指出,只需聚焦现实生活,关注日常细节中的微妙变迁,便能捕捉到充满时代气息的创作素材。

文艺事业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使命与期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十年间,无数文艺工作者在各自专业领域不懈努力,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与艺术境界的跃升。2013年,董润年以编剧身份参与创作电影《厨子戏子痞子》,标志着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此后,他持续深耕剧本创作,相继担任《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获得广泛好评的电影编剧,逐步建立起独特的创作风格。

董润年表示,过去十年是他职业生涯发生显著转变的阶段,职业定位逐步由编剧拓展至编剧与导演双重角色,当前导演工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他指出,这一时期的创作理念也经历了重要调整,从最初侧重个人情感表达,转变为更加关注社会情绪与观众心理的动态变化,并致力于呈现时代变迁的影像表达。

董润年执导的首部作品《被光抓走的人》成功融合现实主义与轻科幻元素,开辟全新类型。该片通过独特叙事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与人性情感的深层思考。导演在创作中始终强调,探索多元题材的核心在于其能否真实反映当代社会议题及公众关注的核心命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艺术创作手法虽有万千种,但唯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是根本之道。董润年始终牢记这一创作理念,其新作《年会不能停!》便以讽刺笔触,通过独特视角重新诠释喜剧形式,直击当代职场生态中的荒诞现象。影片旨在引发观众对职场生存现状的深度思考,为长期置身于此类困境的职场人群提供情感宣泄与价值反思的出口。

为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他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采访调研,历时近五年精心打磨剧本。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剧情调整,每一次都紧扣核心疑问——这部电影究竟应该讲述谁的故事,又是为谁发声?最终他确立了聚焦职场底层普通劳动者心声的创作方向,影片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恰恰证明了想要打造一部优秀的电影和喜剧,不仅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更要深入现实生活体验。"董润年如是说道。

文化作为民族存续与进步的核心动力,其价值在历史长河与现实社会中得到充分印证。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种特质在董润年的创作历程中尤为明显。自幼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将传统元素自然融入作品体系。谈及艺术启蒙,董润年表示童年时期广泛接触戏曲艺术,尤其对京剧的审美体系与写意表达产生深刻影响。在《年会不能停!》的创作实践中,他特别强调从传统相声中汲取深厚的艺术养分,借鉴其独特的"抖包袱"技巧与主题呈现方式。对于未来创作方向,他提出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艺术形式,重点在于提炼文化精髓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文艺创作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不仅催生了众多新兴文艺形式,更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董润年表示,希望未来作品能持续创新,精准捕捉时代脉搏,找准与大众情感共鸣的切入点。同时,面对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态的冲击,以及AI技术对影视产业的重塑,他强调创作者需同步把握科技进步趋势,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以此保持作品的时代感与创新性,实现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深度契合。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