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00更新:2025-09-10 04:57:42
好莱坞今年最令人扼腕的票房惨案《小丑2:双重妄想》于10月16日(本周三)在国内院线上映。两个月前,或许无人料想这部被寄予厚望的10亿美元票房续集,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遭遇滑铁卢。作为漫威宇宙与DC宇宙的观众、好莱坞影迷以及Lady Gaga粉丝翘首期盼的作品,其最终呈现出的口碑与票房成绩与预期形成鲜明反差。
2019年,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的犯罪电影《小丑》引发巨大争议,却以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打破R级片票房纪录,同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华金·菲尼克斯)两项殊荣,成为年度最具话题性的作品。该片的成功核心在于对好莱坞漫画电影的深度重构——相较于诺兰《蝙蝠侠》系列虽具黑暗风格却仍遵循"英雄对抗反派"的经典叙事框架,《小丑》通过主角亚瑟·弗莱克的心理蜕变与社会批判,彻底颠覆了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本质定位。
这部作品虽源于《蝙蝠侠》系列广为人知的反派角色,却颠覆了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特效堆砌与正邪对决的套路。影片聚焦于小丑的堕落根源,通过深入剖析其心理蜕变过程,将故事重塑为一部充满社会批判性的犯罪心理剧。其尖锐的现实指向与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表达,不仅重新定义了漫改商业电影的叙事风格,更在年轻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成为反映社会焦虑的文艺符号。继前作取得巨大成功后,菲利普斯与华金再度携手,而曾以音乐征服世界的Lady Gaga也跨界加盟,饰演另一经典反派"小丑女"。制作预算更从6000万美元跃升至2亿美元,华纳公司的重注让这部续作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期待。
9月初,《小丑2》作为2019年威尼斯金狮奖获奖电影《小丑》的续集,同样进入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尽管其曾被视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好莱坞商业片之一,但当时外界的评价并不乐观,已引发片方与观众的担忧——事实上,首部《小丑》虽获得电影节认可,却在英语媒体中评分偏低,因此当前状况尚未构成严重问题。然而,随着《小丑2》于10月初在北美等主要市场上映后,其口碑与观众反馈较前作呈现断崖式下跌:专业影评媒体评分方面,烂番茄新鲜度仅为32%,Metacritic评分45分;观众自发评分则更为严峻,烂番茄爆米花指数32%,IMDb评分为5.3/10,Letterboxd评分2.5/5,CinemaScore观众评分甚至跌至D级,刷新了该平台漫改电影的历史最低纪录。
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批评与观众负面评价,《小丑2》的票房成绩同样令人失望。北美地区上映两周累计票房仅为5385万美元,甚至未能超越前作首日的表现;全球票房1.67亿美元的总成绩也显得颇为低迷,其最终能否突破3亿美元的目标仍存疑。相比前作高达10亿美元的票房成就,这部续集堪称一部票房失利的典型案例。据行业分析,《小丑2》或将成为华纳兄弟在2024年面临的最大财务损失,预估亏损额可能超过1.5亿美元,打破了好莱坞年度电影亏损纪录。
从综合评分与票房表现来看,在普通西方观众的审美体系中,《小丑2》似乎已与《蜘蛛夫人:超感觉醒》这类被广泛认为是烂片的改编电影相提并论。尽管存在诸如"冗长臃肿""平淡无聊""缺乏刺激"和"自恋"等被广泛诟病的缺点,《小丑2》的口碑仍降至令人始料未及的程度,这种反差引发了不少讨论。
在《小丑2》正式引进中国市场之前,观众们最热衷探讨的问题是:这部续作究竟会烂成什么样,才能达到被广泛批评的境地?观影之后,多数人认为:尽管存在诸多不足,《小丑2》仍难以被定义为彻底的失败之作。然而,其引发的强烈争议更多源于观众期待与创作意图之间的巨大偏差——换句话说,导演似乎有意挑战前作的核心受众群体。影片本质上是一部"反小丑"作品,延续了前作中亚瑟·弗莱克(华金·菲尼克斯 饰)被关押在阿卡姆疯人院的情节,与疯狂崇拜小丑的哈莉(Lady Gaga 饰)展开禁忌恋情。这对"双疯之恋"在越狱后的动荡中不断加深,即便在经历警方追捕后,他们仍展现出亲密联结。这种情感羁绊让亚瑟首次摆脱孤独,逐步接纳自己作为小丑的身份认同。
与此同时,亚瑟正面临谋杀指控的审判。其辩护核心在于提出人格分裂的理论——癫狂的“小丑”实为亚瑟的另一人格,借此寻求无罪裁决。在随后的三次庭审中,检察官哈维·登特(这位检察官后来在哥谭市的阴影中堕落为“黑面具”)持续试图驳斥该主张,而亚瑟则逐渐激进,毅然解雇原律师,亲自以小丑妆容出庭辩护,这一举动最终赢得了法庭内外广泛支持。
在最终审判的法庭上,那位曾被亚瑟赦免的残疾证人盖瑞现身作证,令他深感愧疚与自省。亚瑟终于领悟到,'小丑'这一邪恶象征实为自我构建的虚伪面具,源于对现实的逃避。尽管深知延续小丑形象能博取世人狂热追随,他仍决然选择回归本真的善与脆弱,公开否认第二人格的存在,坦言'小丑'仅为虚构的自我投射。
哈莉无法接受那个光芒四射的'小丑'不过是个普通而怯懦的凡人,愤怒离场。目睹偶像崩塌的追随者们陷入集体精神崩溃,陷入迷茫与疯狂。最终,一名痴迷于'小丑'形象的年轻狱友在愤怒中刺杀亚瑟,割裂自身嘴角,接过了破碎的面具,成为新一代的'小丑'。
《小丑》通过展现哥谭的阴暗面如何将亚瑟逐步推入反派形象的宏大叙事,让观众期待目睹"犯罪之王"在续作中如何以更嚣张的姿态颠覆秩序。然而《小丑2》却另辟蹊径,试图拆解这个邪恶偶像的神秘光环,将焦点重新对准亚瑟——一个在社会压迫与命运捉弄的双重重压下,以暴力作为自我保护的脆弱手段的底层个体。如果说第一部电影是在构建小丑的黑暗神话,那么第二部则完成了对这个神话的解构,用"祛魅"一词精准概括其核心意图。这种从超级反派到凡人悲剧的转变,恰是令首批《小丑》观众感到不适的深层原因。
关于《小丑》首部作品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原因,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与数亿观众群体的共鸣已证明其影响力。影片的成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黑深残"的叙事风格与压抑氛围、对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尖锐批判、以及作为经典角色"小丑"的高辨识度与文化符号价值三者深度融合,最终构建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话题性,促成了这一现象级作品的诞生。
以深刻社会批判为核心的黑帮题材电影并非稀有现象,若脱离超级英雄反派电影的框架,难以实现如此高票房,艺术层面亦难以展现显著突破。不仅如此,缺乏漫画中"小丑"的历史形象作为观众情感认知的隐性铺垫,将限制华金·菲尼克斯癫狂表演的呈现空间。若非以"小丑"这一经典反派形象为基础,而是塑造一个普通人的黑化转变,恐难达到这般震撼力和煽动性。结合前作中少年蝙蝠侠的亮相与续作官宣的全新"小丑女"Lady Gaga加盟,这些细节均暗示《小丑2》或将在角色塑造上进一步深化,使小丑的癫狂与破坏性持续升级。简言之,观众期待"小丑在续集中掀起更大风波",理想状态下应开启"蝙蝠侠-小丑"的全新史诗对决,或至少由小丑与小丑女联手颠覆哥谭,方显格局。
《小丑2》的叙事策略彻底颠覆了观众的期待。全片围绕亚瑟在精神病院度过的数月时光展开,穿插了他与恋人的情感纠葛、媒体采访与法庭审判的场景,以及充满隐喻的幻想片段和与小丑女的舞台式对唱。影片以虚实交织的手法营造出迷离氛围,却未能满足漫画电影爱好者对经典元素的期待:缺乏正邪对抗的张力、缺少小丑与小丑女联手策划阴谋的爽快感,以及未再现哥谭市陷入混乱的视觉冲击。相较之下,首部《小丑》虽未采用传统英雄与恶棍的对抗模式,却通过亚瑟的屈辱经历、反抗行动、与蝙蝠侠的神秘关联,以及最终震撼人心的"惊天一枪",构建出令人血脉偾张的叙事节奏,其充满力量感的黑色幽默与失控的暴力美学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令人意外的是,本应作为影片核心人物的Lady Gaga,在《小丑2》中仅扮演了一个追求虚名的势利角色,其存在更多承担着推动亚瑟心理转变的叙事功能,未能兑现双主角的承诺,难免令粉丝感到失望。对于曾为第一部《小丑》着迷的观众而言,第二部似乎呈现出刻意堆砌的表演风格、拖沓冗长的节奏以及缺乏明确主旨的叙事困境,这种割裂感或许正是对前作的某种回应。
然而,《小丑2》的争议远超“索然无味”的范畴,导演菲利普斯更以颠覆性手法解构了前作塑造的“暗黑英雄”形象。影片刻意抹消小丑的符号意义,将观众对角色的复杂情感还原为亚瑟·弗莱克的个体困境,直言这种情感投射实为非理性的迷思。最具颠覆性的第三幕采用艺术影片中罕见的“反高潮”叙事:小丑女的离去、亚瑟对小丑的自我放逐与忏悔,最终却迎来新小丑的终极杀戮,这种戏剧结构挑战了主流商业片的叙事逻辑。
将主角塑造为固定形象,此举直接触碰了《小丑》核心粉丝群体的敏感神经。菲利普斯意图打造一个更贴近现实、突破传统"蝙蝠侠宿敌"定位的小丑角色,其核心手法是彻底剥离角色原有的魅力与神圣光环,转而将其视作普通社会中的失败者。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更颠覆了经典角色的形象建构,对IP运营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极具争议性的创作冒险。
然而,问题在于《小丑2》作为一部耗资2亿美元的高成本电影,其观众究竟更期待《小丑大战全世界》还是《亚瑟的罪与罚》呢?尽管媒体与电影节对影片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华纳今年的头部商业大片却选择了一条极具个性、颠覆传统的创作路径,完全不着眼于观众的期待。无论引发何种观众反应,都属意料之中。菲利普斯导演的意图或许已然达成。
菲利普斯打造的《小丑》系列本质上暗含着对自我创作的解构意味,他为何要执意“摧毁”这一系列?要解析其背后动因,需结合小丑角色的深层象征、导演的文化根源,以及首部《小丑》引发的社会争议。尽管大众普遍认知菲利普斯是以粗俗性喜剧《宿醉》系列奠定商业地位的导演,但事实上他在纽约知名音像店“金的音像店”工作期间,早已浸润于独立电影的文化氛围中。其早期创作轨迹更显出艺术探索的先锋性——从音乐纪录片到边缘题材的实验性作品,菲利普斯始终保持着对主流叙事的疏离与质疑。
《小丑》的轰动性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在于其黑暗主题与争议性形象引发的广泛社会共鸣。影片上映期间,全球各地涌现大量佩戴小丑面具的观影人群,部分影院被迫升级安保措施甚至加强枪支检查。更令人关注的是,多起反政府抗议活动中出现小丑涂鸦与相关标语,折射出电影中隐喻的反叛精神与现实社会的深层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引发的极端现象主要源自右翼群体,尤其是青年男性,他们将电影中从善入恶的角色解读为颠覆秩序的象征,并以此为精神图腾实施激进行动。同时,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因某些反对"觉醒文化"的公开言论,被部分右翼粉丝视为理念同盟。
《小丑》电影在现实社会引发的争议性讨论,其影响力已与片中角色煽动人群的行为形成呼应。该片对菲利普斯本人产生了困扰,尽管左翼媒体指责其"煽动暴力",但导演本人明确表示并不认同亚瑟走向极端的暴力手段。他在后续采访中不断强调,创作初衷是通过展现亚瑟被社会系统性压迫的个人经历,唤起观众对边缘群体困境的共情与反思,而非传递对暴力的认同或推崇。
面对片中展现的小丑粉丝形象以及现实中趋于极端的粉丝群体,导演始终抱有一种弥补与引导的责任感。在《小丑2》中,他通过解构"小丑信仰"的虚幻本质,完成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警示。实际上,在第一部电影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曾强调亚瑟·弗莱克这一角色只是借用了漫画形象,整部作品本质上是独立完整的艺术创作,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漫画电影宇宙,因此不会像常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那样推出续集——但令人意外的是,《小丑2》最终仍被纳入制作计划。
不难发现,《小丑2》的诞生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商业与艺术博弈色彩。一方面,华金·菲利普斯凭借首部作品斩获奥斯卡殊荣,使其成为影坛焦点,而制片方显然更看重这一IP的商业价值——对华纳而言,10亿美元级别的电影若无续集将被视为巨大亏损,导演及主演亦能从中获得可观收益。另一方面,编剧菲利普斯本人对创作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他选择彻底摒弃市场考量,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对经典电影的致敬元素强行堆砌,最终既为这一承载过多争议的系列画上句点,也辜负了忠实观众的期待。这种背离主流的创作选择,或许正是导演内心满足的体现。
不得不说,通过这套叙事策略,我们能够清晰洞察菲利普斯身上流淌的艺术家基因——戏中角色的陨落与现实作品的失利形成深刻的互文关系,而艺术家往往难逃自我毁灭的宿命。实际上,《小丑》系列本身便暗含着解构自身的潜在可能。《黑神话:悟空》第二章中,原本正义的黄风大圣堕落为妖王时曾说:"有圣,就有盗;有高山,就有深渊",这恰与美国超级反派小丑的处境形成呼应。作为"纯粹之恶"的具象化表达,小丑的命运与象征"光明"的蝙蝠侠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从这种艺术逻辑出发,《小丑》系列中这个脱离传统叙事框架、缺乏与蝙蝠侠对抗可能性的新角色,本质上是注定无法形成完整叙事体系的艺术形象,其结局理应遵循自我毁灭的必然轨迹。
然而,这部以亚瑟·弗莱克为主角的影片却遭遇了多方不满,华纳兄弟对结局感到失望,角色粉丝群体也未能满意,商业片的普通观众同样持有负面评价,就连最初对第一部作品评价不佳的英语媒体也未能苟同。唯一值得提及的正面反馈来自豆瓣,其评分从5.9微增至6.0,而中国观众对影片的评价仍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未形成统一意见,勉强为这部高成本艺术实验电影保留了一丝面子——但影片在中国内地仅取得2000万票房,平台预测最终票房不足7000万,与其他市场惨淡的表现并无二致。令人唏嘘。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