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不会是最后一个,《好声音》还会继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61更新:2025-09-10 09:04:20

歌手李玟生前的控诉事件已持续逾一周时间,其涉及《中国好声音》的录音与视频内容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该节目的母公司,星空华文公司股价出现显著波动,市值蒸发超240亿元。对此,浙江广电集团发布声明表示将"以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调查核实",而据媒体从灿星文化内部匿名人士处获悉,《中国好声音》相关节目仍正常进行播出与录制。

李玟与《好声音》之间的过往矛盾近期引发热议,尽管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不减,公众情绪波动明显,但《好声音》的影响力并未因此消退。8月18日晚《好声音》如常播出,印证了舆论场与节目中仍存在一道无形屏障,批评者与观众如同分处两界,互不干扰。正因如此,节目仍保有观众基础,这成为其持续存在的依据。

2023年《好声音》迎来第12季,却在豆瓣遭遇罕见低分2.5分的评价。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交媒体时代特有的集体情绪化表达,昔日曾因创新赛制和选手表现引发全民热议的节目,如今的关注度已大幅下滑。网友的愤怒并非单纯针对节目本身,而是源于对李玟在录制期间所经历的不公待遇的愤慨。当平台强势地位与李玟所面临的腿伤、癌症及抑郁症等多重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时,这种情绪便转化为对弱势群体的普遍同情。其背后既有对个体遭遇的共鸣,也包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种双重诉求使得网络声量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特征。若无法准确把握这种集体情绪的深层动因,被质疑方的回应将难以有效平息争议,任何模糊的表态都可能加剧矛盾。

《中国好声音2023》相关方未能妥善回应网友的抵制与批评,根本原因在于仍有大量未参与社交媒体讨论的观众群体在舆论场外持续支持该节目。据收视数据显示,节目首播收视率突破0.63,成为同期卫视收视冠军,周华健、薛之谦、潘玮柏、刘宪华四位导师亦引发各自粉丝群体的热议。若对当前主流观众构成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主要来自下沉市场。当社交媒体用户不断追逐新兴娱乐话题时,《好声音》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城乡界限,深入渗透至娱乐消费响应较为迟缓的基层观众群体。换句话说,该节目已不再局限于服务一二线城市受众,其新生观众群对节目制作细节的关注度与敏感度相对较低。尽管李玟已离世,但她在此次事件中仍被赋予了"代言人"的角色。她的故事为公众提供了励志与美好的叙事维度,而其遭遇则激发了人们对痛苦、屈辱与悲伤的集体共鸣。即便部分网友对李玟并不熟悉,也会因情感投射而本能地支持其立场,这种心理反应具有普遍性。若此类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疏导,当未来出现类似事件时,负面情绪的爆发强度或将呈指数级增长。

近二十年的歌唱选秀历程留下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也见证了许多籍籍无名的选手通过舞台一夜成名,踏入娱乐产业的聚光灯下。即便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选秀的本质实为精心设计的表演,包含诸多戏剧性编排,仍有人秉持理性态度审视这一现象的多面性。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选秀逐渐显露出诸多负面特质——从“倒牛奶打榜”的畸形操作,到对流量的病态追逐,各种低俗手段层出不穷,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荒谬。这种产业模式对‘野蛮生长’的推崇、对制造‘爆炸新闻’的渴求,以及为博取流量而采取的各类手段,早已成为选秀生态的固有基因。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出现矛盾冲突乃至暴力事件,也似乎成为难以避免的行业常态。面对庞大的市场刚需,选秀节目仍凭借其独特的吸引力持续吸引观众,在泥沙俱下中展现万千姿态。即便此番风波过后,《好声音》大概率会如外界猜测般‘照常播出、照常录制’,网友的‘有罪推定’与官方的‘无罪辩护’终将相互抵消。在善于遗忘的时代,这场舆论风暴或将迅速消散,回归娱乐产业的日常轨道。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