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烂演技,到底谁在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06更新:2025-09-10 09:32:42

《七时吉祥》正式与观众见面,该剧于今日开启播出,将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东方神话世界。

图片

该剧由《苍兰诀》的原作者九鹭非香及核心创作团队打造,延续了轻喜剧风格的奇幻仙侠题材,显然是对《苍兰诀》成功经验的复制。开播前夕,该剧的预约播放量突破600万,展现出一定的爆款潜力。然而播出效果却令人失望,仅播出7天,猫眼全网热度榜排名第四,平台站内热度更是长时间未突破九千,最终不得不依靠主角团亲自下场拉票。试图复刻《苍兰诀》的辉煌,其可行性仍存疑。《七时吉祥》改编自九鹭非香之作《一时冲动,七世不祥》,与《苍兰诀》《护心》同属该作者作品,但故事框架缺乏创新,七生七世的设定显得尤为老套。剧情围绕姻缘阁小仙祥云(杨超越饰)与战神初空(丁禹兮饰)展开,两人因上古红线牵绊成为历劫伴侣,历经七世轮回,其情感纠葛的展开方式颇具争议。据已知信息,大婚当日女主突然"嘎",令人啼笑皆非。

图片

命运似乎注定是一场以心换心的交易,却终以心碎收场,令人扼腕。

图片

近期推出的多组热门CP组合引发热议,包括公主与驸马、沧海女帝与麒麟族二皇子、虎妖与妖王,以及初空公子与祥云小姐,堪称CP控的福音。然而,首播后观众反馈褒贬不一,恰逢《苍兰诀》开播一周年,借势获得了一定热度。但不少观众直言“不如《苍兰诀》”:“服化道与场景设计被指宛如《苍兰诀》2.0版本,却难达初版水准。”

图片

剧本改编的失败显然存在明显问题。《一时冲动,七世不详》作为学生时代的深夜读物曾深深吸引我,尽管小说的思想深度有限,但凭借独特的设定和生动的文风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喜爱。然而,作为原著粉丝,对剧版的改编却感到非常失望,许多关键情节被大幅删减或随意改动。相较之下,小说尚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塑造出主角的人格特质,而剧版却将所有内容都围绕"爱情"展开,配角沦为纯粹的反派,主角则被塑造成毫无缺点的完美形象。全片的核心理念"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被过度消费,连女娲石这般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器也必须下凡体验爱情才能获得觉醒,这种处理方式不禁让人质疑:若缺乏对爱情的认真投入,神器与乡野间的普通石头又有何区别?整部剧的叙事主线被单一化为情感纠葛,其他潜在的主题和内涵都被弱化甚至消解。

图片

一部原本需要七生七世来铺陈的史诗级剧集,却仅被压缩在40集的体量内。除去"野猪x老虎"这对CP在首集6分钟的仓促登场外,其余六世的叙事时间被粗略分配为每世约五集半。剧情尚未展开便匆匆进入虐恋桥段,这种节奏安排令人啼笑皆非。而演员的表演则让人大失所望,杨超越几乎全程保持着瞪眼、鼓腮、嘟嘴的固定表情,程式化的"傻白甜"人设显得空洞乏味,仿佛一张精心打造的3D建模脸,徒有皮相而无血肉。

图片

这种空洞的美感不仅体现在充满甜美气息的服装、化妆及特效设计上,更通过女主的强大魅力,使"祥云"的着装风格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图片

其他演员都穿着‘工作服’,而女主则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然而,也有观众感叹杨超越相较于妹妹进步显著,这种进步或许只能归功于表演培训班的系统训练,毕竟基础薄弱导致提升速度较快。但若将其置于荧幕之上,依然难以达到合格标准。这似乎也成了内娱一贯的运作模式,缺乏对演技的沉淀期,只能让观众充当试验田。网络上的某段采访花絮中,记者曾问杨超越‘对哪一世的恋爱印象最深刻?’她回答道,最好看最可爱的是第一世的小动物。

图片

从七世设定来看,每一世似乎都是同一个人的轮回,世家小姐与天界小仙的界限也被刻意模糊。剧组似乎刻意安排了两位脱口秀演员担任关键配角,但他们的“红娘”角色却承担了几乎决定剧情走向的重任。缺乏表演经验的演员显然难以支撑起一部完整作品,尽管导演丁禹兮勉强符合基本要求,但整体期待值已降到冰点。相较之下,《莲花楼》和《长相思》早已为同类题材树立标杆,不求惊艳但求稳妥的叙事方式更显扎实。而《七时吉祥》却连参考都懒得做,沦为毫无新意的流水线套路。

图片

古偶题材作品常陷入套路化窠臼,男主多为气宇轩昂的帝王或将领,女主则被塑造成清纯娇弱的公主或侠女。历劫的设定往往源自男主的“钦点”,这所谓的“福气”实则暗含强买强卖式的压迫。逻辑始终在为“爱情”让路,当权谋与宿命成为推动剧情的工具,所谓的情感纠葛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第二世中,蛰伏多年、精通权谋的皇子,费尽心机弑父篡位,只为迎娶女主;而男主带着军队强势抢亲,在如入无人之境的浪漫桥段下,最终却以女主生命为代价完成仪式。

图片

若制作方稍具对观众的尊重,便不至于引发如此愤怒的反应。每一幕都精准预设着情绪转折点:催泪、煽情、虚情假意。有人将剧集当作消遣的‘下饭剧’来填补情绪空缺,却不知剧方早已用宏大的叙事框架取代了对现实的细腻描绘,以程式化的剧情编排消解了创作的诚意。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演员竟需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自己的付出,恳求观众主动追剧,这种反向施压的创作生态,与昔日深夜守着电视机期待剧情转折的纯粹时光形成鲜明对比。当‘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的台词仍能让人反复品味时,那些充斥着套路化表演的现代剧作,反而难以企及经典作品的感染力。而观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

图片

务必防止所谓"下饭剧"沦为"烂剧"的滋生土壤,否则终将导致观众在面对此类作品时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难以将其视作下饭之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