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高分电影票房扑街,导演被观众辜负,亏到倾家荡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0更新:2025-09-10 15:56:14

由方励导演历时八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映第四日即收获豆瓣9.2分的优异成绩。

截至2024年,《里斯本丸沉没》在豆瓣平台收获超过6600名观众的打分,其中65.4%的观众给出了五星评分,四星与五星的综合好评率高达95%,稳居年度至今评分榜首。这部被冠以“东方的敦刻尔克”之称的纪录片,聚焦中国渔民在二战期间救助战俘的壮举。导演方励通过与韩寒合作拍摄《后会无期》时首次了解到里斯本丸号的历史,而韩寒创作的同名歌曲中“当一艘船沉入海底”的歌词,正是对这艘沉没货轮的致敬。

方励最初的构想十分朴素,认为拍摄一部纪录片所需成本不会太高。然而,随着项目推进,从探寻沉没的里斯本丸到跨境寻找幸存者,这部作品耗时长达8年,制作费用最终攀升至五千五百万多元。

可以尝试理解这8年间方励的心理历程,或许初期他怀揣着踌躇满志的成就感,但随着项目推进,未来是否会出现动摇?在拍摄过程中间,方励显然陷入了两难困境,既难以抽身又难以为继。考虑到前期已投入大量资源,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而继续推进则需承担更大压力。最终,他不得不变卖所有房产,如今只能借宿在友人家中。

里斯本丸号是一艘货轮,于二战期间负责运送战俘。1942年,在途经中国舟山群岛附近水域时,该船被美军鱼雷击中并沉没,导致828名战俘不幸溺亡,另有384名幸存者被救起。舟山渔民自发使用渔船将幸存者安置于附近岛屿,并持续提供食物与衣物援助。最终,有三名战俘在海边陡峭岩洞中躲过日军搜捕,成功重返英国。电影《里斯本丸号》的价值,恰在于还原这段被历史尘封的往事,让其在当代重新被铭记。正如导演方励所言“只想给历史一个说法”,他即便在电影宣传过程中倾尽所有,依旧坚持无悔,以近乎执拗的信念诠释着对历史的责任。该片在豆瓣平台上获得压倒性好评,近乎零差评的评价彰显其历史唤醒力与艺术感染力。

在电影页面随机呈现的五条五星评价中,观众们纷纷表达了对影片核心精神的震撼。有影迷感慨道:“影片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竭力营救盟军战俘的渔民群体,他们超越国界与阵营的界限,仅凭朴素的良知与人性光辉完成一次次生死救援,这种质朴而深刻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此外,有观众盛赞《里斯本丸号》为“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佳作”,并评价其“既继承了《二十二》的创作理念,又展现出《泰坦尼克号》的叙事手法,最终以《敦刻尔克》式的震撼结尾呈现,感谢方励将这段濒临遗忘的历史重新带回公众视野,纪录片本身已具备划时代意义。”尽管影片获得了极高的艺术评价,但遗憾的是并未获得应有的市场反响与观众认可。

自上映以来,《里斯本丸沉没》的排片率始终未突破两位数。首日上映时,排片占比仅1.9%,这样的基础显然难以支撑票房表现。次日恰逢周末,排片提升至3.5%,但实际上座率仅有1.1%,这一数据对影片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此后,该片的排片率持续维持在1.4%-1.6%区间,导致截至发稿日累计票房仅为331万元。连续三天的单日票房均未超过50万元,片方分账收入也仅为113万元。从数据来看,这113万元甚至难以覆盖宣发成本及主创团队的全国路演费用。据专业平台预测,该片总票房或将止步于573万元。对于导演方励而言,即便投入所有资产投资这部电影,最终恐怕也只能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

这令人痛心的结局,让一位怀揣赤子之心的影人八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当一部毫无商业价值的纪录片在上映时遭遇冷遇,不禁让人追问:若方励知晓今日境况,他是否还会坚持电影创作?究竟是谁的过错?我们无法苛责他拍摄此类纯粹艺术作品,毕竟其成就已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之作。影院方需承担运营成本,排映高票房影片实属无奈;观众亦有选择权,为何宁愿观看同期质量低下的商业片,也对这部佳作视而不见?一张电影票的票价虽不高,但选择权始终在观众手中。

该片的失利或许折射出市场与作品之间的错位,当下的观众群体与《里斯本丸沉没》的叙事语境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值得注意的是,这份票房成绩单实际上为电影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拥有1万座影院和8万块银幕的庞大市场中,现有的发行模式已显局限。唯有通过分线发行策略,为具备艺术价值的影片创造更充分的放映机会,延长排期周期,拓展生存空间,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创作生态,进而孕育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