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等大剧无数,为何只撑起半个暑期档?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51更新:2025-09-10 19:56:36

转眼间,暑期已接近尾声。长视频行业通常将六、七、八月划为暑期档,这一时段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旺季,平台普遍会集中推出优质制作以争夺市场份额。受去年暑期整体表现不佳的影响,今年行业提前布局,自四月起便通过《与凤行》《庆余年2》等具备市场潜力的剧集率先升温。这种前瞻性的策略在暑期档初期成效显著,带动了《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等作品实现优异的播放成绩。

自七月份以来,特别是进入暑期档后半阶段,随着奥运会的开幕,市场流量明显减少,热度持续低迷。这种热度的骤降并非 solely 因奥运影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行业日益凸显的“确定性”挑战。2023年暑期档前半段已开播93部剧集,超过2022年同期总量,但过度集中导致市场饱和,严重影响了后续推广效果。进入2023年,各平台纷纷调整策略,包括降低新剧上线密度、减少作品数量,以及早在四月便启动对头部项目的集中宣传。尽管前半段市场热度较高,但诸如《颜心记》《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四海重明》《柳舟记》等高曝光项目,以及延续去年爆款的《长相思2》,在播出数据与口碑上仍存在未达预期的情况。

《长相思2》在首播四天便实现站内热度突破30000,此后未能再次突破该热度值,豆瓣评分止步于5.9分;而7月底开播的《四海重明》根据云合数据统计,热播期每集播放量仅达到千万级,与市场预期存在明显差距。

过去两年间,古装剧已成为暑期档爆款剧集的核心力量,接连涌现了诸如《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苍兰诀》《莲花楼》《长相思》等现象级作品。随着暑期档年轻化观众群体的形成,这类剧集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然而今年,这些古装剧频繁出现‘踩空’现象,或对播出效果产生一定冲击。值得注意的是,除古装剧外,悬疑题材的《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错位》、谍战剧《孤舟》以及现实题材的《小夫妻》《九部的检察官》等平台重点推出的项目,也均未能达到预期的收视表现。

下半年的暑期档逐渐显现出疲态,这与部分热门剧集未能迎合观众期待密切相关。在奥运热点的带动作用下,原本活跃的市场氛围被逐渐稀释。分析显示,这些作品普遍存在的短板在于:尽管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粗制滥造和廉价特效已不再是主要问题,但观众对内容深度的追求并未止步。当市场对人物塑造的真实度、戏剧张力的代入感以及演员表演的专业水准提出更高要求时,多数作品仍停留在表面叙事的升级层面。尤其在悬疑题材中,戏剧冲突的设置能力成为关键薄弱点。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暑期档虽不乏热度,但市场已形成新的评判标准——单纯依靠粉丝舆论引导难以扭转口碑走势,作品本身的质量偏差会迅速引发负面评价。观众对套路化叙事的容忍度持续降低,而部分制作方仍将希望寄托于叙事技巧的堆砌,如近期流行的轻喜剧风格。然而《颜心记》《柳舟记》《四方馆》等剧的实际播出效果表明,观众最终仍会回归对叙事本质的考量,判断一部剧集是否具备持续吸引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开始意识到,相较于追求程式化的“技巧”,深入的创作与细致打磨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市场实践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即便在档期热度逐渐减弱的当下,《边水往事》仍凭借严谨的叙事结构与立体的人物塑造,实现了可观的收视成绩。这种确定性已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在传统制作理念与创新思维的碰撞中,暴露出行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突破类型化创作、贴近观众观看需求的内容在今年暑期档同样层出不穷。实际上,市场对作品的要求并未达到严苛程度,只要在现有制作水准基础上迈出创新的半步,便能收获积极反响。以近期表现亮眼的《与凤行》为例,该剧在开播初期曾面临一定争议,角色设定与剧情走向缺乏明显突破,但凭借主演的出色演绎和稳定的制作质量,成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具代表性的是去年的现象级剧作《长相思》,其创新性的故事架构与扎实的人物基础,使观众持续追看。当基本的故事逻辑得到保障时,富有创意、贴近现实、具备代入感的角色塑造以及由此衍生的CP互动,足以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拓展叙事维度,更易引发广泛讨论。如近期热播的《墨雨云间》,根据云合数据,其播放高峰期间单集播放量突破6000万,成为暑期档中该项数据表现最突出的剧集。

这一策略的成功源于该剧创新性地运用了长剧短剧化的叙事结构,此前搜狐娱乐已对此进行过探讨。全剧实际上可以拆解为每集五分钟的短剧形式,无论是剧情编排还是节奏设计,都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爽感体验。这种创新背后体现的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在短视频时代的影响下,观众的观看习惯发生显著转变,对内容节奏和信息密度的要求随之提升,同时对剧情拖沓、冗余的慢镜头等传统制作弊端,容忍度已大幅降低。更进一步观察,今年暑期其他热门作品同样实现了信息量的“超载”。例如《玫瑰的故事》虽非快节奏内容,但其镜头美学、美术水准以及服化道的高规格设计,使画面本身具备“镜头内部蒙太奇”的信息承载力;而以女性视角为核心的叙事框架,也让作品传递的价值观与观众产生深度共鸣,从而构建出独特的共情式爽感。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与《边水往事》两部悬疑剧在剧本创作上展现出充足的信息量,其叙事题材亦具有独特的猎奇色彩。前者将公案与志怪元素巧妙结合,后者则通过探索法外之地“三边坡”的神秘面纱,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与谜题解构的吸引力。当前市场对作品的要求正加速迭代,自2022年以来,单纯依赖流量明星制造传播效应的模式已不再奏效。进入暑期档阶段后,观众对降本增效带来的短期行业刺激已产生审美疲劳,转而期待影视行业突破固有框架,回归深度创作的本质。

这种“新”,并非单纯指类型或风格的创新。今年暑期,主打新武侠的《金庸武侠世界》《少年白马醉春风》、迷雾剧场系列新作,以及以“新奇幻”为核心的《颜心记》,再加上多部古装轻喜剧,均未取得理想成绩。现实表明,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仅靠单一的类型或风格突破已难以激发观众兴趣。平台与制作方亟需认识到,当下已非只需投入少量资源便能收获回报的阶段,而是必须精耕细作才能实现突破的时期。所谓行业变革期,近两年频繁被提及。其本质是自2022年起行业进入降本增效阶段后,传统内容红利逐渐消退,头部长视频平台正通过内容革新寻求增长点,致力于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To C内容,期望通过内容升级带动更广泛的用户付费行为。但行业变革期带来的深层影响,在暑期档的竞争中愈发显现。作为长视频内容的黄金时段,暑期档历来是头部剧集较量的舞台,也成为了检验各平台内容实力的重要窗口。而今年,因上半年内容创作出现明显的不确定性,平台层面已浮现出一些质疑声音。这种质疑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经过十年“军备竞赛”积累的结果。即使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头部平台每年仍需投入超150亿元的内容制作成本,面临的财务压力依然显著。

自2022年起,行业逐步转向追求更稳健的运营数据,部分平台开始缩减项目数量,将制作资源进一步向优质内容倾斜。这种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表明,平台在削减成本时可能对内容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头部内容的市场表现却持续强化对平台的塑造作用。能否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已成为长视频平台赖以生存的核心要素。这场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的行业角逐,不仅加速了企业间的洗牌,更可能撼动长期以来形成的平台格局。今年暑期,相关行业动态频繁出现:有平台因议价能力减弱导致核心项目流失,亦有制片人团队经历多次人员更替,据传与制片经费分配不均有关。这些现象凸显出,具备强大内容创作能力的创作者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关键的位置。无论行业格局如何演变,内容始终是决定平台生命力和价值的根本基础。这个夏天,观众亲历了优质内容带来的行业高光时刻,也见证了套路化、同质化内容在市场竞争中的败退。用户的集体选择正在推动整个行业加速完成自我革新,这一趋势所释放的信号,行业内已然清晰可辨。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