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扑街,电影《红楼梦》又给人好好上了一课!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77更新:2025-09-10 23:42:58

今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低迷状态,优质影片稀缺导致多数作品票房表现不佳。从成龙执导的《传说》、乌尔善的《异人之下》,到陈思诚的《解密》与徐峥的《逆行人生》,多部影片都遭遇了市场冷遇。虽然在最终票房数据出炉前,尚无法确认其是否为“最惨”,但随着胡玫新作《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上映,该片已基本锁定这一称号。

该影片上映三天后,累计票房仍未突破500万元大关,而市场预测显示其最终票房可能仅能达到670万元,呈现出明显的票房低迷态势。

事实上,电影《红楼梦》的票房表现早已令人失望。首日票房已跌破百万大关,且持续走低的趋势表明其市场前景堪忧。作为一部投资达两亿元的影片,目前正面临严重的亏损危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片的失败结局早在项目启动时便已显现。近年来,以翻拍经典、改编名著、贩卖情怀为标签的影片逐渐失去观众认可,人们已不再轻易被此类营销手段打动。并非观众缺乏情感共鸣或对原著不感兴趣,而是对制作方能否真正驾驭经典题材产生质疑。毕竟,市场已积累了过多失败案例,使得此类作品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尽管近十几年来《红楼梦》相关电影作品寥寥无几,但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版曾引发广泛争议。而今胡玫执导的电影版问世,更以突破底线的表现证明了《红楼梦》影视改编的持续困境。

影片的主要投资并未集中于演员阵容,尽管主演多为新面孔。导演胡玫透露,制作团队耗费巨资购置了价值高达六七十亿元的真品古董装饰,这种投入让她在拍摄过程中格外谨慎——任何磕碰损坏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胡玫表示,使用这些珍贵文物是出于对中华文学经典和曹雪芹创作精神的尊重,但这种做法或许适得其反。相比剧情构建与演员表演,这些物质投入更像是影视创作的负担,反而可能制约艺术表达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大观园的实景搭建与好莱坞视效团队的参与同样耗资不菲,例如"黛玉葬花"这一经典场景采用实景与特效结合的方式呈现,但绿幕抠图技术的痕迹过于明显,导致画面呈现廉价粗糙的质感,未能有效传达原著中蕴含的诗意与情感深度。

影片的审美取向引发了广泛讨论。其采用的明亮艳丽的视觉风格被视为导演对传统美学的突破,这一选择旨在通过现代审美视角重构经典故事。导演胡玫曾公开表示,该版本《红楼梦》的创作定位是面向当代观众,强调在保留原著内核的同时,通过审美视觉的创新赋予作品时代生命力。然而,这种创新实践暴露出对当代审美认知的偏差。创作者普遍存在的误区在于,将迎合年轻观众等同于对经典的重构,却忽视了深入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当缺乏对当代青年审美需求的精准把握时,所谓的创新便失去了文化根基。这种脱离实际的创作方式,最终导致影片虽在形式上创新,却未能真正触及原著的精神本质,也未能与目标群体建立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市场反响欠佳的问题。

原计划拍摄三部曲的导演最终选择将其浓缩为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面对原著中一百二十回、70多万字的庞大体量,即便经过反复删减与主线梳理,仍难避免内容取舍上的困境。名场面的浅尝辄止与人物塑造的草率处理,使整部影片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胡玫坦言:"电影的核心在于戏剧冲突,若无法完整呈现原著,就必须强化情节张力。"然而这种以"阴谋与爱情"为框架的类型化改编,恰与原著的精神内核产生偏离。制作团队耗时十年打磨剧本,历经三年拍摄周期与两年后期制作,但影片至今才得以上映,可见其创作艰辛。不过对于观众而言,最终呈现的观影效果才是评判标准。

导演在谈及此次改编时表示:“若《红楼梦》的影视化能够取得成功,将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有助于引导年轻一代重新拾起原著,领略这部文学经典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虽然最终的改编版本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但其引发的社会反响不容忽视,不少观众因此开始主动探讨《红楼梦》的文学内涵,并重新审视原著文本。胡玫作为资深导演,其过往创作如《雍正王朝》《旗人奉承记》等均获得业界高度评价,此次虽未完美呈现,但依然展现了她深厚的影视功底。

她的职业生涯一直备受瞩目,但此次却未能幸免于负面评价。李少红终于能够暂时卸下重任,而胡玫则成为了被讨论的焦点。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