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2.5次元之门!《异人之下》曝动画制作特辑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96更新:2025-09-11 06:43:43

7月22日,导演乌尔善携电影《异人之下》推出“创造2.5次元”真人摹片动画制作特辑,通过创新视觉呈现方式带领观众重温漫画经典场景。为致敬原作,该片首次将真人影像与动画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演员真实表演的二维化呈现。在保留表演细节的同时,该技术更贴近漫画风格,使真人表演的细腻层次与漫画叙事的张力表现形成独特融合,为经典画面注入全新生命力。

影片重现了徐翔历经波折营救被拐骗的冯宝宝、张锡林临终前托付幼孙等关键剧情,以及阿无与狗娃子在乡村共同生活的温馨场景,引发观众热议"仿佛穿越到另一个维度"。导演乌尔善凭借其在电影界深耕的视觉功力,将漫画《一人之下》中跨越百年的异人世界故事进行电影化重构,特别采用IMAX特制拍摄技术,使IMAX影院观众能多看到26%的完整画面内容,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听盛宴和沉浸式观影体验,定于7月26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在改编过程中,乌尔善确立了独特的视觉表达体系——通过统一的美术风格串联不同时空的叙事线索,同时最大限度还原原作的漫画构图与画面质感。为此,影片创新性地引入人工智能驱动的真人摹片动画技术,将实拍画面进行二维风格化处理,并通过编程算法实现漫画视觉语言与真人表演的精准融合。导演强调:"作为漫改作品,《异人之下》既是向原作的致敬,也是漫画世界观给予我们的创作启示。"

特辑中,冯宝宝与徐翔(狗娃子)在乡村生活的童年片段一经展现,便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梦回漫画""漫迷DNA动了"等热议在网络蔓延。为营造这种风格化的画面呈现,拍摄团队采用独特的定格技术,要求所有演员在特定场景中保持静止状态持续2-3分钟。据李宛妲透露,即便是需要佩戴威亚的镜头,演员也需在空中维持精确的肌肉控制,连头发的飘动轨迹都要通过胶水定型实现"反重力"般的夸张效果。联合导演夏鹏形容该场景犹如"大型123木头人"现场,而制作团队则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真人表演进行原画与动态摹片处理,为画面叠加漫画风格的滤镜。在背景、色彩与光影的AI辅助嵌套中,现实场景与回忆画面产生奇妙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漫画世界。AI视效总监宋宁强调,真人摹片动画需要针对每位演员的独特气质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匹配角色情绪,又要兼顾服装褶皱等细节的精准还原。原著作者米二观影后表示,这种创新形式既保留了漫画的视觉张力,又巧妙呈现了复杂叙事,令人惊喜。特辑通过对比传统手绘动画与AI增强技术的差异,展现了当代电影工业在保留真人表演质感的同时,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漫画风格的完美移植。

该制作过程不仅面临庞大的工作量,更需确保电影级画面质感。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真人影像的融合,每个漫画经典场景的呈现均需经历真人实拍、原画摹片、动态摹片、3D特效制作及2K转4K技术等五道工序。导演乌尔善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真人摹片动画需解决两大核心难题:其一为画质精度,需保障画面清晰度;其二为稳定性,需克服长镜头中人脸闪烁与画面抖动问题。为此,制作团队首先对人工智能模型实施大规模训练,通过输入3D数字扫描的演员面部数据,使AI能够精准识别并还原演员的面部特征,确保多角度拍摄下人物面部细节始终保持稳定。同时,团队引入2K转4K人工智能算法,突破传统AI仅能输出2K精度的局限,使每一帧画面均达到IMAX院线级的视觉标准。联合导演夏鹏表示,该技术成功实现了2.5次元的影像质感,既保留了演员的真实表演细节,又赋予绘画风格的视觉张力,让观众可沉浸式体验漫画异人世界中的情感变化。通过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异人之下》既传承了漫画的艺术美学,又开创了独特的现代视觉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二次元与三次元交织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