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盟军敢死队》:盖·里奇改拍“抗德神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9更新:2025-09-14 05:53:23

一项隐秘的非法行动,一支潜入敌方腹地的特种小队。他们既能以幽默诙谐的言行搅动风云,又能以灵动的舞姿传递暗号;在武力层面,既能手工制作炸弹,又能百步穿杨,精准打击目标。这支集高超技艺与独特气质于一身的敌后突击队,究竟源自何处?

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师金宇轩,为您深入解析盖·里奇最新力作《盟军敢死队》。@金泽:请您以满分十分为标准,为这部影片打上一个分数吧。

金宇轩给出6.5分的评价,其中2分给予导演,1.5分给予主演亨利·卡维尔,3分则归属电影剧情。该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邮差行动”。据军事评论员魏东旭介绍,这一行动的原型是二战期间英国特遣队秘密执行的任务:他们潜入德国潜艇补给船“公爵夫人号”所在的海域,通过炸断锚链的方式成功将该船劫持回英国,展现了队员非凡的胆识与执行力。

由英国著名导演盖·里奇执导、亨利·卡维尔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盟军敢死队》,虽以真实历史背景为依托,却在上映首日票房表现低迷,未能突破百万大关。对此,影评人金宇轩从叙事结构、市场定位和观众接受度三大维度剖析了该片票房表现不佳的原因。

由于依托真实历史事件构建,作品中所有核心人物均为历史档案中的真实人物,他们无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法西斯战斗英雄。即便是以叛逆与荒诞风格著称的盖·里奇,在重塑这些严肃历史人物时也难免受限于历史真实性,其叙事因此丧失了应有的戏剧张力与故事趣味性。

盖·里奇的电影创作中,悬念往往作为串联人物关系的关键纽带。无论是《两杆大烟枪》中象征权力与欲望的双枪,还是《偷拐抢骗》里引发多方争夺的钻石,亦或是《绅士们》中马修·麦康纳隐藏的秘密产业,以及《大侦探福尔摩斯》中悬而未决的凶手谜团,这些精心设计的悬念元素始终在叙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将不同角色的命运轨迹紧密交织。

《盟军敢死队》的剧情缺乏紧张感,胜利结果显而易见,导致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在岛上的二人组、五人小队,还是德军军官与丘吉尔之间都缺乏情感纽带,观众的期待感因此有所减弱。

影片《反斗星》上映后引发热议,部分观众认为其动作设计过于轻浮,缺乏令人爽快的观影体验,甚至有观众戏称其为“抗德神片”。对此,导演金宇轩表示:“影片对残酷历史的处理显得过于随意,将敌方塑造为愚昧对手,而主角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式也过于简单化,这种表现手法令人感到荒诞可笑。”

该影片过度依赖游戏化叙事手法,导致动作场景过度侧重主角团的超凡能力展示,反而削弱了戏剧张力。例如,主角团仅凭徒手制造的简易炸弹便能摧毁巨型装甲舰,而敌方武器始终滞留在枪套中,缺乏任何有效反击的可能。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不仅未能激发观众的紧张感与热血情绪,反而使剧情可信度大打折扣。

中国观众熟悉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往往塑造着如"燕双鹰"和"双枪李向阳"这般充满激情且富有悲剧色彩的立体人物。这类角色既能激发观众的热血情怀,又令人心系其命运沉浮。然而在《盟军敢死队》中,亨利·卡维尔仅凭一把消音冲锋枪便能所向披靡,剧情中精心设计的反间计最终简化为给德军舞厅上锁这般荒诞场景,展现出明显幼稚的叙事倾向。金宇轩直言不讳地指出:"影片中缺失了对抗元素、人物抉择与自我牺牲的情节,只剩下些轻浮的娱乐桥段。"

盖·里奇的男性群像塑造堪称经典,其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往往充满张力与层次。例如《秘密特工》里两位主人公从势不两立到携手共进的转变,以及《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福尔摩斯与华生由亦敌亦友到相互信赖的羁绊,都展现了导演对复杂人性关系的精准把控。

《盟军敢死队》的主角群体在人物关系塑造上略显单薄,性格迥异的成员间缺乏实质性的冲突与互动,角色形象也呈现出较为刻板的特征。这种设定使得除亨利·卡维尔等知名演员外,其他角色在个性刻画上显得模糊,难以建立起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格魅力。

相较于同属抗日题材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中国版作品在角色塑造上呈现出更鲜明的集体主义特质。虽然两部剧都围绕团队协作展开,但《加里森敢死队》中每个队员都拥有清晰的定位,如酋长作为精通暗杀技巧的飞刀手,其冷酷果断的性格特征与独行侠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使角色形象更具辨识度。

在电视剧《盟军敢死队》中,亨利·卡维尔饰演的角色呈现出复杂的性格特征,既未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也未能塑造出鲜明的个人魅力。对此,金宇轩以幽默的口吻表示:"我们只能记住他的标志性特征——乱发与胡须,其行事风格略显癫狂,仿佛是英国版的李云龙,却又缺乏李云龙那种运筹帷幄的谋略与杀伐果断的魄力。"

金宇轩指出,此类题材创作中最关键的是避免在人物设定与现实主义表达上左右摇摆,这种不坚定的态度正是导致《盟军敢死队》出现尴尬局面的核心原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