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在香港杀疯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46更新:2025-09-14 07:05:26

昨夜香港电影金像奖圆满落幕,仍有诸多感想尚未完全表达。本届颁奖礼中,最令Sir印象深刻的发言并非出自刘德华与Sammi之间颇具话题性的互动,也非吴镇宇捧起影帝奖杯时的自嘲式感慨,而是尔冬升导演对红毯选址移至户外的坦诚回应。当被问及为何将传统红毯仪式安排在维港海边露天进行时,他坦言户外环境存在诸多挑战——海风肆虐导致仪仗队难以稳定前行,自然光线的多变性更让摄影团队面临不小的技术考验。

图片

尔冬升表示,香港电影近年来逐渐疏远了大众,为此特别将红毯设在户外,旨在拉近与市民的距离,激发更多人参与的热情。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或许难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金像奖之前,香港电影仍保有另一项重要传统——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已圆满落幕。作为《Sir电影》特约看片员的@丁满去哪了 深度参与了全程,亲身感受到香港电影特有的“市民性”。电影节期间,只要市民愿意,便能在寻常街角邂逅众多影坛大咖,自由交流、提问、合影,甚至可能被明星主动邀请聊天开玩笑。

图片

她轻松斩获一系列重磅资讯。尽管相较于内娱盛典,该活动略显低调。但对那些三年未见、依然热衷于香港电影的影迷而言,这正是值得精心打扮出席的盛会。

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共展映来自64个国家及地区的197部影片,其中82部为全球、国际及亚洲首映。这不仅是香港全面恢复常态后首个大型影展,更标志着海外电影人与本地影迷三年来首次线下重聚。

银河映像的精彩呈现成为首要关注点。首日行程便直奔文化中心主会场,趁人少时率先打卡。此后每日都会迎来大量观众,故而取媒体证件和取票等流程均在此完成,顺带还能为同事捎上几本场刊。

图片

完成打卡任务后,我选择用菠萝油与冻柠茶作为下午茶小憩片刻,随后便投入期待已久的红毯仪式、开幕典礼及开幕影片连映。今年的两部开幕影片同样备受期待:分别是银河映像旗下郑保瑞导演的悬疑作品《命案》,以及许鞍华导演最新推出的纪录片《诗》。我有幸观看了这两部作品,感受导演们独特的艺术表达。

图片图片

与国际其他电影节的盛况不同,香港电影节的开幕红毯以简约风格独树一帜。仅邀请开幕影片主创团队与宣传大使出席,虽参与者相对精简,却为电影工作者与媒体创造了更充裕的互动空间。红毯现场不仅邂逅了许鞍华导演,更迎来了第五年连续担任电影节大使的郭富城、影帝林家栋、本土组合Mirror队长Lokman杨乐文,以及《还是觉得你最好》剧组成员陈湛文等重量级嘉宾。

图片图片

即便在观影前,郑保瑞导演便已在红毯现场与观众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分钟的畅聊。从两地拍摄的异同体验,谈及重返银河制片厂的感慨,再到新作的创作初衷与些许剧透(观影后方知其透露的细节恰成惊喜),整个访谈过程最令人会心一笑的,莫过于那些曾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情节在此重现。

图片图片

尽管郑导随后作出澄清,指出杜Sir的言论实为对"宿命"题材的探讨,而非真实责备。他的标杆高得令人仰望(郑导手比丈量),而众人只能竭尽全力地进行撑杆跳以企及。毕竟,众人皆知,只要冠以"银河映像"之名,便承载着非同寻常的期待。怀揣着这份期待,我步入大剧院,开启香港电影节的观影体验。

图片

由银河映像的创始人杜琪峰与高管朱淑仪共同监制,资深创作总监游乃海同时担任编剧及监制,而七度出任杜琪峰副导演的郑保瑞则挑起导演大梁。该片在主创阵容上展现出强劲的制作实力。相较于银河系过往作品中隐晦出现的命运议题,本片首次将"命运"直接作为核心主题。故事围绕风水师(林家栋 饰)与茶餐厅少东(杨乐文 饰)展开,两人因一桩离奇命案产生交集。命案意外触发了少东潜藏已久的嗜血本能,而风水师通过占卜预见到少东将遭遇牢狱之灾。更添戏剧张力的是,那位曾在他儿时杀猫时将其制服的老警官,此刻正死死追捕着这个少年。面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少东恳求风水师助其化解危机,但无论何种手段,命运的枷锁始终无法挣脱,甚至让风水师也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

图片

初次观看《命案》时,那种紧凑的叙事节奏、充满张力的戏剧冲突和黑色幽默元素令人倍感熟悉,仿佛是银河映像一贯的风格,也印证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创作态度。然而深入思考后,却发现这并非简单的风格延续。杜琪峰更像一位旁观记录者,以宏观视角解构命运的荒诞性,而郑保瑞则化身沉浸式传道者,试图将观众纳入同一叙事维度。

影片中探讨的宿命命题,与中国人常说的命运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命是天注定的宿命论,而运则是可被个体掌控的变量。就像面对三条岔路的选择,性格、抉择与际遇交织成命运的闭环,但《命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这种宿命感转化为更具参与性的体验。

郑保瑞的镜头语言展现出鲜明的个人印记,这种对命运的直面与抗争,恰似他个人风格的延伸。相较于之前的《智齿》,林家栋在本片中的表演更显层次,这种极致的投入或许正在冲击影帝的宝座。而Mirror队长杨乐文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喜,其演员身份的潜力远超“队长”这一标签所限定的范畴。

图片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演员当属陈湛文。他塑造的角色兼具自信、冷酷与残暴特质,与两位以癫狂风格著称的主角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多元化的人物设定为整部作品注入了微妙的平衡感,避免了叙事走向极端。在红毯现场,他摘下眼镜、束发穿西装的造型令我几乎认不出这位熟人,但映前的致辞却赢得我由衷的掌声。他谈及因现场禁录仅能拍照,仅凭记忆描述道:“作为舞台剧出身的演员,曾有幸在文化中心的舞台上演出便以为再无机会回归,却没想到能以电影作品重返这片舞台。”这番话恰与我观看他第三部大银幕主演作品(前两部为《三夫》和《还是觉得你最好》)的体验形成呼应,每次都能感受到他愈发成熟的表演层次,从舞台剧演员的沉淀中透出独特的戏剧张力。相较于过往的固定班底,银河映像此次在作品中展现的新生力量,仿佛暗含着传承的意味。而这些细节无疑印证着:银河映像的魅力始终令人难以捉摸。

图片

随着系列发展至第四部,其制作规模已从早期小成本B级片跃升为亿级制作的大片。为匹配影片的宏大格局,我专程选择IMAX厅观看,体验堪称物超所值。尽管169分钟时长中部分文戏稍显拖沓,但大阪、柏林、巴黎三场激烈战斗已然支撑起整部作品的精彩程度,使其稳居近年来动作电影系列的顶尖之作。其中凯旋门对决全城杀手及公寓戏份中的俯拍长镜头尤为惊艳,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拍摄技巧,更为系列粉丝带来全新震撼。

图片

在香港观看《疾速》系列时,会感受到独特的观影体验。尽管这是美国打造的IP,但影片中处处可见香港动作片的影子。尤其是甄子丹的表演,他在前作中尚未完全展现,直到本作与男主的对决戏份出现,其动作的凌厉、轻盈与力量感令人印象深刻。甄子丹的突出表现,甚至让我认为他足以成为独立特辑的主角。

图片

导演表示,我们团队在动作编排方面深受多位大师影响,从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的经典技艺,到袁和平、元奎等人的专业水准,所有这些伟大的中国电影动作设计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此外,王家卫与张艺谋的作品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特别是《一代宗师》的武打美学、《花样年华》的叙事风格,以及大块色彩的视觉表达。《看电影杂志》特别提示:哦对了,我们还意外获得了周边纪念品,成功获取一枚通往洲际酒店的专属金币~

图片

在2003年众多新片中,除了银河映像的全新力作外,香港电影节上另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无疑是《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该片凭借独特的题材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成为影展焦点,更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共鸣。

图片

导演程伟豪携主演许光汉与林柏宏再度引发热议,其未上映便引爆话题的预告片,成为影迷期待的焦点。该片在台湾地区上映后,创下本土票房第七的佳绩,实现口碑与票房的双重突破。凭借此前在悬疑类型片领域的卓越表现,包括豆瓣8.2分的《目击者之追凶》、融合民俗元素的恐怖经典《红衣小女孩》,以及罕见的软科幻悬疑佳作《缉魂》,程伟豪此次新作无疑备受期待。

图片

与前作的正剧风格不同,此次影片大胆尝试灵异、喜剧与警匪元素的跨界融合。观影初期近一个半小时的欢乐氛围中,密集的笑点与出其不意的桥段让观众笑声不断,连特别出演也充满惊喜。而当剧情进入高潮阶段,层层反转与真相揭露引发的情感冲击让现场逐渐陷入寂静,伴随阵阵抽泣声。尽管开场的男男冥婚设定颇具话题性,但影片整体展现出扎实的剧本架构与精准的节奏把控,其商业价值与叙事张力令人联想到《极限职业》《极限逃生》等兼具口碑与票房的成功案例。

图片

影片《梦中的那条路》以混搭类型为基底,主创团队始终通过打破常规的叙事手法制造笑料与剧情反转。尽管并非每次尝试都成功,但多数现象级商业类型片往往具备类似的混搭基因。许光汉与林柏宏饰演的角色最初被赋予鲜明标签,随着两人互动中迸发的荒诞笑料与感人泪水,角色特质在碰撞中不断被解构、重塑与交融。王净饰演的角色在预告片中看似被两位男主角的光环所遮蔽,但其在正片中经历的颠覆性转变,成为最具说服力的反类型实践。

图片

影片虽涵盖平权、LGBT群体权利及环境保护等多元议题,却未采用说教式表达,而是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情感到达的瞬间领悟:真正的爱不应受性别限制,无条件的关怀能够跨越生死界限。即便多数观众未能在影院亲历这部作品,但《鬼家人》仍堪称年度华语电影的必看之作。

图片

制片人金百伦与导演程伟豪在04展里展外的观影中,除了几部引人注目的影片外,还特别关注了许鞍华执导的诗歌纪录片《诗》。这部作品首次将镜头聚焦于导演心中珍贵的“护身符”——诗歌,即便观众对香港新诗及诗人群体缺乏了解,也能沉浸其中。影片以诗绘人、以人绘城,呈现出迂回婉转、迷离深邃的叙事风格。它不仅是对诗歌本身的记录,更是许鞍华为这座城市创作的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散文诗。

图片

文化中心今年采用全新银幕系统后,4K修复版《独立时代》的放映品质显著提升。在恢弘的影院空间内,观众得以在巨幕上领略杨德昌导演的创作精髓,现场反响热烈,观影过程中笑声此起彼伏。首次观看时惊叹于叙事结构与角色塑造的精妙安排,而今重新品味方觉台词与镜头语言皆如钻石般珍贵。

图片

王小帅执导的疫情题材新片《旅馆》以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为背景,讲述一群旅客被困在泰国清迈某酒店后,在匮乏的社交环境中逐渐展开复杂的人际关系。影片采用章回体叙事结构,以黑白影像呈现,通过大量对白展现角色间的矛盾与纠葛,最终揭开令人意外的秘密。尽管尝试融合多种艺术手法,但相比洪常秀导演对叙事节奏与人性刻画的精准把控,本片在整体质感与故事深度上仍显不足,令人略感遗憾。

图片

改编自叶真中显同名小说的电影《死亡护理师》由松山研一与长泽雅美主演,讲述了最敬业温暖的护工竟成为连环杀人凶手,以及执着追寻真相的女检察官在案件中陷入道德困境的故事。影片通过这一悬疑叙事,深刻揭示了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现实困境。然而,尽管提出了议题却未能深入探讨,最终以典型的东亚大和解收场,令人感到遗憾。不过,松山研一在片中瘦削形象与最后那滴泪的演绎,依然展现了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足以令人期待其影帝实力。

图片

韩版《七月与安生》改编自曾国祥执导的华语电影,原作由周冬雨和马思纯共同主演。相较于原版的激烈对峙,韩版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同时压缩了男性角色的戏份与存在感。在演员阵容上,原版拥有双影后加持,而韩版仅由金多美单枪匹马挑起大梁,配角的演绎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原有的戏剧张力。影片在大银幕展现的济州岛自然风光与细腻情感刻画,配合恰到好处的配乐,成功挽回了部分观众的期待。若以新片视角审视,而非拘泥于翻拍属性,或许能更深入体会其艺术价值。

图片

在观影之余,今年的电影节时间恰好跨越了4月1日。今年正值一代巨星张国荣离世2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如火如荼展开。除了两场专门的纪念演唱会,香港多地还设立了张国荣主题展览,旨在让观众重温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魅力。我有幸参观了其中两个展览,分别是聚焦创作的展览与以纪念为核心的展览。创作展选址于地铁换乘通道,展出了一尊1:1比例的平胸雕像、多位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原创作品,以及承载珍贵回忆的各类纸制品,涵盖照片、签名唱片及影视宣传物料等。

图片图片图片

纪念展览将展示其部分演唱会服饰、所获荣誉奖项、精选专辑作品以及相关周边产品。

图片

若非亲身置身于香港的街巷,或许难以体会这份深沉的共鸣。旋律在街头巷尾流淌,银幕再度绽放他的光芒,就连茶餐厅的老板甚至轻声揣测我是他的追随者。时光荏苒,二十载光阴已悄然流逝,他的身影却始终鲜活如昨。

图片

若要用一个词概括此次香港之旅,那便是:信念。疫情后重返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许多熟悉的场景已然改变——曾经热闹的电影院悄然关闭,街角的宵夜小摊不再常见,就连搭乘地铁也普遍采用微信扫码支付。然而,电影的温度依旧未减。影院里的欢声笑语依然热烈,观影后的讨论依旧如火如荼,热爱电影的观众依然熙攘如常。在电影节现场,《悲情城市》《独立时代》《烈火青春》等经典佳作仍能引发新旧观众的共鸣;而《毒舌律师》则持续创造票房奇迹,《死尸死时四十四》《灯火阑珊》《流水落花》等新生代导演作品也接连登场。即便离开香港后,郑保瑞导演那句充满力量的话语仍萦绕心间:“直面命运不等于命运就会善待你,但那份态度至关重要。”归根结底,全球电影市场的信心复苏,不能单靠某场盛会或一部大片,而需看创作者能否重拾属于电影的声量。未来充满未知,但此刻——感谢香港电影从未退场。感谢它依然在讲述属于市民的故事。这是献给电影的礼赞,也是献给所有在光影中坚守的人。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