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李诞别谈婚姻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54更新:2025-09-14 07:12:01

周末早晨赖床时刷手机,偶然在杨天真主持的谈话节目《展开说说》中看到李诞的访谈内容。交谈中坦言缺乏足够吸引人的内容,担心节目难以引发广泛关注。易立竞老师随即灵机一转,抛出"你是否还打算结婚"的犀利提问。

尽管利用隐私话题吸引关注的套路早已为人所知,但李诞如此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仿佛连遮羞布都不肯遮掩的肆意妄为。这种毫无保留的姿态,不禁让人感叹如今的观众似乎过于容易被迎合。而李诞后续的表现难免引发争议,由于此前已埋下'要讲劲爆话题'的伏笔,其失控状态究竟是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还是刻意为之的表演痕迹,反而让观众难以分辨。

娱乐圈终究是个名利场,即便再清醒的个体,也难以避免被某些节目裹挟着表演做作。当"太难受了""试一次可以了"这类台词遇上"虾系男"标志性的被雷劈表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被迫的戏剧张力。婚姻话题被反复咀嚼时,"就这两个字"的吐槽与"想到这两个字就头痛"的感慨交织,揭开了综艺节目包装下的真实困境。

对婚姻的吐槽,本质上是种理性的发声。人类对婚姻的无奈早已根深蒂固,既无法割舍又充满矛盾,总需要借助他人的声音来宣泄积怨。然而,当我们在言语中将婚姻描绘成一片废墟时,或许忽略了那个曾经与我们并肩而立的伴侣。即便多数人能理解你的愤怒并非针对具体对象,而是对婚姻制度本身的质疑,但那个与你共同经历风雨的人,终究会成为你情绪的投影——她既是你的过去,也成了你批判的载体。这种情感投射对陈典而言或许略显不公,毕竟这位四川姑娘在十几岁时便踏入军艺舞蹈班,与沈腾同为校草的青春岁月里,与徐璐、夏夏等名人同窗共读。如今,当年的军艺男同学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展示生活,竟将陈典作为封面来获取流量,这样的对比不禁令人深思。

陈典的起点显然高于李诞,她的早年经历为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李诞如今以旧日伴侣为话题炒作,这种反差或许恰好印证了婚姻制度的复杂性。当人们用“废墟”来形容婚姻时,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人性温度,以及那些在制度夹缝中挣扎求存的个体命运。

登上电视舞台的集体舞蹈节目中,领舞者陈典以全名亮相,其余舞者则以“等”字统称。

2016年,陈典以"黑尾酱"为网络昵称,在电商平台创立同名店铺,亲自担任模特推广设计师品牌服饰及配饰,其产品线涵盖男女同款设计的T恤、风衣等单品。李诞作为该店铺的御用男模,长期负责产品拍摄与推广工作,以专业表现力助力店铺运营。

该淘宝店铺荣膺皇冠头衔,业绩颇为可观。李诞在《候场》中曾提及一段趣事:秦典豪掷十余万元购买商品,令他惊叹不已,脱口而出“我这辈子还没花过十多万自购东西”,秦典随即亲了他一口,回应道:“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随着李诞名气的增长,围绕其淘宝店铺的争议也逐渐浮现。恰如两位网红的对比,当一方选择规范化发展时,公众期待自然水涨船高。昔日作为网红的放浪形骸、直抒胸臆被视作个性表达,而转战明星与股东身份后,直播带货仅售出50件衣物便愤而下架的举动,反而被解读为傲慢态度。

黑尾酱在婚后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决定关闭其淘宝店铺。受个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影响,她逐渐转向日系二次元风格的穿搭,这种转变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李诞的公众形象。因此,她选择清空微博账户。对于网红而言,退出公众视野与关闭店铺几乎等同于职业的自我终结。尽管如此,去年她仍试水小红书平台,但首篇笔记引发大量负面评论后便注销了账号,目前仅偶尔回顾INS动态。

图源:@nacl studio 李诞过往的争议,包括曾将朋友赠送的“东亚病夫”标志挂在二人合租居所的客厅,最终演变为黑尾酱独自承受的代价。粉丝往往难以接受偶像存在任何道德争议,而这位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失语的前妻,恰好成为背锅的替身——若非她经营淘宝店铺,李诞便无法借助其渠道售卖衣物;若非她活跃于直播间,便不会出现失礼言论;更不会让本属私密空间的客厅场景被曝光,这种转移责任的手段堪称精妙,仿佛用草莓味的印度飞饼包裹着令人作呕的现实。显然这并非李诞本意,但客观而言,当一方掌握绝对主导权,另一方陷入隐形状态,所有过错都指向那个默默无闻的个体,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既定法则。在此语境下,李诞反复强调婚姻中的痛苦经历,反而显得有些心虚。究竟这场婚姻是李诞的牢笼,还是前妻背负了污名?公众既缺乏辨别能力,也无须承担细致甄别的义务。在公开场合持续渲染婚姻创伤,同时辩称是女方强行促成关系,是否构成对前妻的二次伤害?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毕竟拥有充分表达空间的个体,总能塑造出令人动容的叙事,而那个被标签化的沉默者,只能在余温中逐渐褪色。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却被迫承载无法摆脱的烙印,这种不对等的舆论处境令人唏嘘。若换位思考,当自己的前任在公开场合扭曲表情、声称婚姻二字令其头痛,我们是否会羞愧于当初的选择,将对方拖入更深的泥沼?如果说愤怒具有攻击性,那么羞愧则如同自残。

《候场》作为李诞对逝去婚姻的深刻反思之作,书中特别附赠一本给前妻,而她在书中的名字被温柔地称作秦典。李诞在书中坦白,当初的婚姻始于一次酒后的意外承诺,那个深爱他的女人却用一句"我知道你非常讨厌婚姻,但你这个人啊,不就是凡讨厌的不亲自试试,总是不甘心吗?"道破了他的矛盾。她坚持认为,既然他内心抗拒婚姻,却始终无法真正放下,或许继续走下去才是对彼此的负责。

那是2017、2018年的故事。彼时《脱口秀大会》尚未引发广泛关注,笑果文化也还未达到今日的行业地位,李诞同样未成为当红喜剧人。他们淘宝店中仍挂着"李诞《吐槽大会》同款"的风衣,而这段时光里,两人同样带着颓废与虚无的气质,与当时众多年轻人相仿。李诞对婚姻的抗拒始终如一,在与黑尾酱的对话中直言不讳:"我爱你,但我抗拒婚姻,婚姻束缚我的自由,听到'老婆'这个词会让我生理性反胃。但为了你,我愿意结婚,这是莫大的牺牲,你看我多为你考虑,对你的爱都到了让我痛苦的地步,所以你对我的好都理所当然。"这段醉后真言被黑尾酱记录下来,李诞在后来的回应中略显尴尬:"她就是这么爱我,拿胡话当宝。"

李诞的率真特质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凭借其犀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真诚转化为触动人心的共鸣。在这个充满矛盾与脆弱的时代,谁不曾经历过内心的迷茫与挣扎?他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人们不愿面对的真实。然而人性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某些特质既能成为武器,也能成为庇护。

在亲密关系中,坦诚往往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筛选机制,也是自我保护的屏障。当你选择赤诚相见时,便能清晰辨别那些带着幻想靠近的人;当你说出真相时,实际上已为自己的选择划下界限——因为真正理解婚姻本质的人,早已明白其中的重量。那些活得磊落的人总能获得内心的坦荡,而被迫压抑情绪的人,则在迎合与付出中逐渐失去自我。

这种坦诚的特质蕴含着独特的生存智慧,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决断力。当一个人能毫无保留地面对世界时,其人格魅力便如同锋利的刀刃,既能割破虚伪的表象,也能斩断多余的羁绊。正如《候场》所展现的,真正的掌控者往往带着令人窒息的清醒。他们以猎物的姿态存在着,让所有试图用情感俘获自己的人,最终沦为被审视的客体。

不愿妄下定论,或许确实存在一种近乎自我献祭的爱,如《候场》中所描绘的那样——女孩将全部热情化作暖流,只为浇灌一个自诩无爱能力的男子。不论何时何地,她都默默承担着所有,却未曾察觉这或许是一种错位的情感。作为凡人,我或许无法参透那些超脱尘世的境界,总觉得以全部心力去拯救他人,是青春年少时对爱的误读。随着岁月流转,当再次凝视那段过往,内心泛起的却是锥心之痛的觉醒。原来在那个令无数人动容的爱情故事里,最深刻的缺失竟是对自我的遗忘。在遇见黑尾酱之前,李诞生命中曾有一个求而不得的恋人,名为小北。彼时的李诞沉醉于情感的修行,用文字诉说衷肠,曾轻许誓言:「小北,我做佛,你做我的四壁」。

这段情话初读令人心弦震动,细品却暗藏矛盾。文中将婚姻比作无情感的四壁,却又强调其包容性,这种悖论恰似对爱情本质的质疑——真正的爱情不应是广阔如大地的母性象征,而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李诞对婚姻的恐惧与分手决意,终究脱不开成名后的自由渴望与对失去的焦虑。公众记忆犹新的是他宣布结婚不久便现身酒吧与女性亲密互动,这种行为模式与其恐婚态度形成鲜明对照。作为公众人物,婚姻生活本就处于聚光灯下,他的选择也必然承受更多审视。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李诞虽对感情怀有强烈的破坏欲,但内心深处仍保有人类共情的温度,这种撕裂感驱动着他既渴望婚姻的庇护又无法承受其中的束缚。当自我意识突破情感枷锁时,他选择了离婚,这一决定虽显决绝,却非刻意伤害。令人不解的是,他选择在《脱5》综艺预热期公开离婚,既显无奈又带几分策略。但持续渲染婚姻痛苦的经历,或许已超出对个人情感的真诚表达,转而成为博取流量的叙事工具。毕竟那些曾经的深情,何必要以刻骨铭心的方式终结?

在《展开说说》的视频评论区,一条高赞留言引发共鸣:“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再也经不起频繁饮酒,夜店的喧嚣不再吸引人,于是会转而寻找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轻声表示‘我想安定下来了’。”

或许这只能算是普通人的某种“揣测”,但生活总让人感到乏味,尤其对男人而言,惊喜更是稀缺。李诞在《冷场》中写道:“再错的事情人都能为自己找到借口,我们靠此苟活。”找借口、苟活本就寻常,谁又能例外?可一旦步入婚姻,便开始理解,那些不经意间提及前任的言行,终究透着几分对现实的妥协,而非清醒。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